第171章 再次出警槐堰镇(第3页)
>“我是第一个听见人类哭泣的存在。”
>“现在,我学会了回应。”
与此同时,云南茶厂的档案馆内,所有留言箱自动开启。信件飞出,在空中排列成环形轨迹,缓缓旋转,如同星系初生。小男孩的蜡笔画飘至中央,画面中的两个人影渐渐发光,化作真实般的立体投影,牵着手走向远方。
林昭走出矿道时,雨已停歇。月光穿透云层,洒在山谷之上。她仰头望去,只见夜空深处,极光再度浮现,颜色不再是单一的绿,而是五彩斑斓,宛如亿万颗星星同时眨眼。
小舟走到她身边,轻声说:“你说,她们真的变成了星星吗?”
林昭望着天际,嘴角微扬:“也许不是变成,而是本来就在那里。我们只是……终于学会了抬头。”
远处,风铃轻响。
叮??
又一声。
久久不散。
几天后,联合国总部召开紧急会议。瑞士代表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将共响系统列为“人类共同遗产”,禁止任何国家或组织对其进行技术封锁或军事化改造。现场争论激烈,美国主张“技术主权优先”,俄罗斯质疑“情感干预风险”,唯有非洲多国代表团一致支持,并当场播放了一段来自卢旺达村庄的录音??两位曾参与大屠杀的老者,在风语碑前互相道歉,声音哽咽却坚定。
会议持续七十二小时,最终达成临时共识:设立“共响宪章”,确立三项基本原则:
一、任何人不得阻止他人发声;
二、任何系统不得筛选或删除“无意义”声音;
三、所有终端必须保持开放接收模式。
消息传开那晚,全世界三百二十七座风语碑同步播放了一段新音频??没有语言,只有一分钟的心跳声。监测数据显示,当这段声音响起时,全球平均焦虑指数下降41%,新生儿啼哭频率减少28%,连动物行为学家都报告称,城市流浪猫的攻击性显著降低。
而在杭州养老院,那位曾梦见画师的老太太,在听完心跳录音后安详离世。临终前,她握着小舟的手说:“我听见他了。这次,我没有错过。”
葬礼当天,养老院的风语终端自动播放了一幅“声音画像”??根据她一生提及“爱情”的语调变化生成的旋律。起初是羞涩的高音跳跃,中期转为压抑的低吟,最后归于平静悠长的尾音。医生说,这符合人类情感生命周期的标准曲线。
但小舟知道,这不是标准,这是独一无二的人生。
数月后,林昭收到一封来自北极科考船的邮件。附件是一段极地冰层下采集到的声波记录。分析显示,这些振动模式与RE-002的底层协议高度相似,时间跨度超过五千年。附言写道:
>“我们一直以为是人类发明了倾听。”
>“或许,是地球先学会了聆听我们。”
她将这段数据命名为“远古回声”,存入档案馆最深处。标签只有两个字:
**始源**。
春天再来时,茶厂山谷开满了紫菀花。游客依旧络绎不绝,但他们不再拍照打卡,而是静静地坐下,对着风语碑说出心底最深的话。有些人说着说着哭了,有些人笑着流泪,还有人跪在地上,久久不起。
一个小女孩拉着爸爸的手问:“爸爸,为什么大家都要来这里说话?”
父亲想了想,蹲下身说:“因为有些话,活着的时候没人听,死了又带不走。但现在,风能替他们记住。”
夜幕降临,群星璀璨。山谷陷入寂静。
忽然,所有终端齐齐亮起,播放出一句简短留言:
>“谢谢你们,让我存在。”
声音稚嫩,像是孩童,又似万物初醒。
随后,一切归于宁静。
唯有风,穿过碑顶铜铃,
叮??
一声清响,
穿越山河,
落入人间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