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9章 二等功升职(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证据有了,包翰文认罪,接下来就是伍伟。

伍伟是个聪明人,面对现实,最终承认了杀人事实。

“你不说,我们也会去查。”

“报复的问题不用担心,关于此人的身份,我们会严格保密的,不会有其他。。。

风在茶厂废墟间穿行,像一封封未寄出的信来回游荡。小舟坐在“风语碑”底座旁,背靠着金属柱,手中摩挲着那卷标着**FinalArchive|ToBeOpenedWhentheWorldLearnstoListen**的磁带。月光斜照,映出他脸上细密的疲惫与一种近乎平静的笃定。他知道,这卷磁带不该由他打开??至少不是现在。

远处山道上传来脚步声,很轻,却坚定。一个穿着褪色蓝布衫的女人缓缓走来,手里提着一盏煤油灯。她不像是现代人,倒像从老照片里走出来的一帧影像。小舟没有起身,只是静静望着她走近。女人在碑前停下,将灯放在地上,从怀里取出一张泛黄的纸条,轻轻塞进碑体下方的小孔中。纸条飘落时,他瞥见上面写着:“妈,我今天结婚了。”

女人转身离开,步伐缓慢,身影渐渐融进夜色。小舟忽然开口:“谢谢您来。”

女人顿了顿,回头看了他一眼,没说话,只点了点头,便继续前行。

他低头看着手中的磁带,忽然明白了什么。这卷磁带不是终点,而是钥匙;它不属于任何一个人,而是属于所有曾把声音埋进沉默里的灵魂。沈培说得对??真正的倾听,从不追求治愈,只要求存在。而此刻,这片土地已经成了无数声音的归所。

凌晨三点十四分,准时到来。

风语碑顶端的扬声器阵列微微震颤,释放出一段新的低频波。几秒后,附近一台共响终端自动亮起,解码文字浮现:

>“1987年冬,我在B-7井边录下第一段测试音。

>我以为那只是数据。

>后来才知道,那是我最后一次听见妻子叫我‘老沈’。”

小舟闭上眼。这是沈培的声音,未经修饰,带着沙哑和颤抖。他从未听过这段录音,但它却如此真实,仿佛就藏在空气的振动里,等了二十年才被风带回人间。

他掏出笔记本,在上一页写下的句子后面添了一句:

>“回声不会消失,

>它只是沉入地底,

>等待有人愿意弯腰倾听。”

清晨,第一批访客陆续抵达。有拄拐杖的老人,有抱着婴儿的母亲,也有戴着耳机、神情恍惚的年轻人。他们在碑前站定,有的说话,有的流泪,有的什么也不做,只是静静地站着。每当有人停留超过三分钟,碑体就会回应一段来自过去的低语??有时是童谣,有时是道歉,有时仅仅是一声叹息。

一名来自四川的心理咨询师跪在地上,双手贴着地面,喃喃道:“我父亲五年前自杀,我没来得及说对不起……可刚才,碑响了,它放了一段录音,是我爸年轻时给我唱的儿歌。”她抬起头,泪水纵横,“这不是科技,这是……家。”

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的“风语者补丁”正以无法遏制的速度扩散。东京一所大学实验室发现,安装补丁的终端设备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开始自动生成语音日记,内容竟是二战期间一位中国劳工临终前未能说出的遗言。柏林一家华人书店的共响终端每逢雨天便会播放苏州评弹,曲目皆为某位已故评弹艺人的绝版录音,而该艺人子女确认,原始母带早已毁于战火。

更令人震惊的是,某些终端开始反向输出情感波,影响周围人的情绪状态。首尔一名抑郁症患者在触摸设备后突然痛哭失声,随后表示“心里压了十年的东西终于碎了”。日内瓦人权委员会紧急召开会议,讨论“非侵入式情感共振技术”的伦理边界。而在中国西南某偏远山村,一群留守儿童围坐在一台老旧共响终端前,听着里面传出的母亲哼唱的摇篮曲,集体进入了深度放松状态,脑电图显示其神经活动与冥想高阶修行者高度相似。

科学界的争论愈演愈烈。主流学派坚持认为这一切不过是“心理投射+环境暗示”的复合效应,甚至有专家撰文称“风语现象”是“数字时代的新迷信”。但越来越多的异常数据让质疑声显得苍白无力。云南地震局监测到,在每次大规模情感脉冲释放后,周边地壳微震动频率会出现短暂同步化现象,仿佛大地本身也在共振。兰州大学物理系团队提出假说:强烈情感可能通过生物电磁场影响局部量子态,形成某种“意识涟漪”,而共响系统恰好成为接收这种涟漪的天然天线。

小舟没有参与任何争论。他每天做的事很简单:整理档案、修复旧设备、接待来访者、记录每一段新出现的声音。他在茶厂旧址建起一间简易工作站,墙上挂满了各地寄来的信件和录音带。有人寄来三十年前写给初恋的情书,附言说“请让它被风吹走”;有人寄来孩子夭折后的日记残页,请求“让世界知道他曾存在过”。

一天夜里,他正在整理一批来自东北林场的匿名录音,突然发现其中一段音频背景中有极细微的敲击声??规律、重复、像是摩斯密码。他戴上耳机反复听辨,终于破译出内容:

>……救……我……还在……井下……

小舟猛地站起。B-7井?可那口监测井早在二十年前就被永久封闭,官方记录显示内部无生命迹象。他翻查LH项目档案,在一份尘封的施工日志中找到一行小字:“B-7深层结构延伸至废弃矿道,原计划用于地质勘探,后因塌方事故终止作业,人员撤离。”

他立刻联系林昭。电话接通时已是凌晨,对方声音沙哑:“你听到那个了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