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8章 风云再起(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省报记者韩东的采访如同石子入湖,涟漪散去后,清江街道似乎又恢复了往日的忙碌与平静。社区服务中心工地的打桩声规律地响起,街道各科室按部就班地处理着各项事务,一切仿佛都没有改变。然而,两周后的一个早晨,风云骤起。李莉几乎是跑着冲进了江辰的办公室,手里紧紧攥着一份刚送到的《北江日报》,省报的头版头条,黑色加粗的标题异常醒目——《“小街道”的“大作为”:清江街道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观察》。“江主任,省报……报道出来了!”李莉的声音带着一丝激动和紧张。江辰接过报纸,迅速浏览起来。文章篇幅很长,占据了几乎整个头版。韩东的笔触果然老辣,他以清江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升级改造项目为切入点,深入报道了街道在回应民生关切、推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务实举措,生动展现了居民们的热切期盼和街道干部的努力。这部分内容客观正面,充满了建设性。但文章的后半部分,笔锋悄然转向。韩东巧妙地引出了清江街道在规范内部管理、敢于触碰历史遗留问题方面的探索,提到了对清江实业公司的关注和正在推进的规范整顿工作。他并没有直接提及张海山的名字,而是用了“前任分管领导”这样的表述,但结合上下文,指向性明确。更让江辰目光凝滞的是文章的结尾部分。韩东笔调深沉地写道:“……在清江街道的实践中,我们看到了年轻干部不避矛盾、敢于担当的锐气,也看到了基层治理从‘避事’到‘干事’、从‘守成’到‘开拓’的可喜转变。然而,改革之路从非坦途,清江街道的探索也曾遭遇不解与非议,甚至面临无形的阻力。如何保护这种难能可贵的担当精神,如何为实干者撑腰,为改革者鼓劲,或许是我们在点赞基层‘小马拉大车’的同时,更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这篇报道,如同一块精心雕琢的多棱镜,既映照出了清江街道工作的亮点,也将之前隐藏在水下的矛盾、阻力和博弈,折射到了阳光之下。它是一篇肯定工作的报道,更是一篇引人深思、甚至带有某种追问意味的深度观察。报道的影响力迅速发酵。当天上午,江辰办公室的电话就响个不停。区里相关部门的领导、相熟的同事、甚至一些久未联系的朋友,纷纷打来电话,语气各异,有表示祝贺的,有好奇探询的,也有语气微妙表示“关注”的。杨国威书记也把江辰叫了过去,桌上正放着那份省报。“报道我看了。”杨国威指着报纸,表情复杂,“前面写得很扎实,对我们街道工作是很好的宣传。后面这部分……韩记者这春秋笔法,有点厉害啊。”他顿了顿,看着江辰:“现在外面议论很多,焦点都在你身上。说你能力强,有魄力,但也有人说你太高调,:()仕途之巅:从中央选调生起航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