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0章(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110章

至于庞统为何会出现在刘琦麾下,那就要说回,刘琦接到刘表回信那一天了。

看完刘表回信后,刘琦正在书房与诸葛亮商议水师进兵路线,而这时庞统不请自来。

庞统此番不请自来,实则早有铺垫。

此前刘琦宴请江陵世家,庞越见刘琦待人谦和、又有破孙策的实绩,第二日便特意领着庞统上门拜会。

而刘琦本就是后世来者,“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的千古名句早刻在心里,怎会不知庞统的分量?

初见时,庞统身材矮胖、面容粗黑丑陋,果如史记中所载那般“其貌不扬”。

但刘琦却半分没有流露轻视,反倒快步上前,亲手引庞统入座,交谈时语气谦和:“士元凤雏大名,琦早有耳闻,今日得见,幸甚,幸甚。”

彼时庞统年纪尚轻,“凤雏”之名虽在士林间传得响,多是文人同道相互推崇,而真正手握实权人物对此名头往往皆是嗤之以鼻。

若不是庞统乃庞家子弟,早就有人上门领教一下庞统担不担得起凤雏之名。

如今刘琦身为刘表长子,手握数万大军,加之津乡大破孙策,名动荆襄,一扫往日软弱长公子之名。

却对庞统这般礼贤下士,连半句提及容貌的话都没有,反倒一开口就问“士元看江东水师若来犯,江陵当如何布防”,句句都往庞统最擅长的谋略上引。

刘琦这般看重才学、不重皮囊的姿态,让庞统心里瞬间热了。

庞统本就憋着股劲想寻个能施展抱负的明主,此刻见刘琦这般人物,哪还按捺得住?

只觉眼前这位长公子,比那些空有门第、不重实务的世家强出百倍,投效之意,当场便在心里扎了根。

随后二人相谈甚欢,从津乡战策聊到江夏水道,默契渐生。

刘琦其实早察觉庞统的归心之态,却没当场开口招揽。

刘琦深知庞统这般有才之士,最忌“轻贱”,初次深谈便邀其入幕,反倒显得自己急于求成、不够敬重。

更何况庞统临别时已明说“会暂留江陵,再观公子行事”,刘琦便顺水推舟,没急于相邀,只等着合适的时机。

如今见刘琦与诸葛亮商议水师部署,正是自己展露才学、顺理成章归队的良机,庞统才索性不请自来,用实打实的谋略,为自己证明担得起凤雏之名。

“公子欲与江东争夺江夏,首要之事,便是击破其纵横长江的水师。”

“然观公子帐下,并无真正精通水师谋略、熟知江夏水道之人啊。”

庞统一进来,便开门见山,语带机锋。

刘琦一愣,对于庞统的到来并没有感到意外,刘表给刘琦的任命信,虽算机密,可凭着庞家在江陵盘根错节的人脉,信中“许刘琦掌控江陵、自行委任属官”的内容,怕是早被他们摸得门清。

而今早黄忠领先锋营开拔,动静大得半个江陵都知晓,庞家怎会没察觉?

这些信息落到庞统眼里,哪还猜不透?

刘琦手握任命、又调先锋出动,必是要东征江夏,与江东争那片失地。

庞统本心里早有投效之意,但却还存着点名士矜持,想着刘琦既肯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对自己这“凤雏”,总该多几分重视,哪怕不三请,能亲自上门邀一次,自己便顺势应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