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2章(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92章

伊籍见刘表语气急切,忙上前半步拱手宽解:“明公莫慌!楚武成王败在‘迟而不决’”

“而明公如今既已看透症结,亦为时未晚,眼下明公只要断了‘疑’,定了‘局’,荆州便不会重蹈楚成王覆辙!”

刘表眼神一亮,撑着病榻想坐直些,咳着追问:“机伯,那。。。。。。那计从何出?”

伊籍却忙躬身拱手推辞,语气恳切又坦诚:“明公恕罪!”

“臣素来专精的是定制科条,厘正典章——昔年明公整饬荆州吏治,那些户籍,赋税的规制,州府律法的修订,臣尚可竭尽所能,但这涉及嗣位定夺,兵权制衡的权谋布局,实非臣所长,若强行献策,恐误了明公大事!”

伊籍顿了顿,转头看向一旁沉默的韩嵩,顺势举荐:“不过韩中郎素有‘智囊’之名,对州中局势、人心向背看得最透,又善谋权变之策,此等定传承、稳荆州的大计,韩中郎必有高见,明公不妨问韩中郎!”

刘表闻言一怔,盯着伊籍看了片刻,才想起伊籍这些年确实多在律法、文书上出力,极少掺和嗣位纷争,随即了然点头,看向韩嵩,语气又急切几分:

“德高(韩嵩字),那你说说,如今该如何做,才能免了荆州的祸事?”

韩嵩没急着应答,而是在屋内徘徊思考。

而刘表二人间韩嵩思考也没有出言打扰。

少顷。

韩嵩思考完毕目光沉定地看向刘表,语气不疾不徐:“明公先莫问计,嵩倒要先问明公一句——您心中,百年之后是欲传位于长公子琦,还是想二公子琮?”

韩嵩这话一出,屋内瞬间静了静。

韩嵩扫了眼刘表微变的脸色,继续道:“明公若意属长公子,则根本不用费力气,只需‘顺其势、固其名’。”

“而蔡德珪那封挑拨书,明公留中不发,默而不评。”

“此‘不表态’,胜似明诏。”

“州中诸人皆精明,见明公不复偏宠二公子,又念长公子本有嫡长之名,更于江陵破孙策、安百姓,立了战功,那些世家、同僚自会揣度明公,不待驱遣,便争相附其侧,何须明公劳心催逼?”

话音稍顿,韩嵩话锋陡转,言及立二公子之谋,语气沉凝如铁:“然若明公属意二公子,便需步步为营,先剪长公子羽翼。”

“长公子出襄阳,本因明公授江夏太守之职,令其逐孙策——此乃长公子破局之钥。”

“第一步,遣心腹往江陵,断其根本。”

“第二步,待长公子交出江陵后,借荆南四郡骚动之名,下令抽其麾下半数兵力往平,名正言顺拆其部曲。”

“彼时,长公子江陵根基被毁,麾下兵马去半,明公可下令东进驱除孙策光复江夏。”

“而长公子麾下兵马少了一半,想要驱逐孙策,必难成其功。”

“届时明公可降诏:‘琦儿力绌,难承驱策,令琮儿引兵助战。’若胜,世人只知二公子助战有功”

“若败,便归咎长公子无能,未竟君父之命。如此一来,既削长公子之势,又扬二公子之名,日后立嗣,便顺理成章。”

韩嵩最后补了句,语气带着警示:“只是此路需速且密,必隐其谋,一旦谋泄,恐逼长公子生变。”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