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7章 载入史册(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陈迎新笑了笑,回道:

“名字不重要。以后啊,这稻子就叫『新稻』吧!”

百姓们纷纷念著:

“新稻,好名字啊!”

很快有人联想到“新路”和“新薯”,难道是同一位高人?

要真是这样,那曲辕犁想必也是这位高人弄出来的。

想到这儿,百姓们看陈迎新的眼神,简直如同看神明下凡。

陈迎新又细细叮嘱道:

“头一回种,一亩地別下超过三斗种。”

“秧苗插得稀鬆些,间隔留大点。”

他说得很仔细,毕竟这是古时候,很多人种地也不甚精通。

富阳县在南方,地算肥的,可跟后世比,还是差远了。

陈迎新虽教过百姓怎么增肥,但时日尚短,土质一时半会儿难有大改观。

所以,他寧可让大家少收点,也要先保住收成。

“你们种这新稻时,要是有啥不明白的,直接去问老杨就行。”

老杨就是先前跟著陈迎新一块儿种地的老汉。

老杨一听这话,乐得合不拢嘴,挺起胸膛拍著胸脯保证,一定把事儿办好。

陈迎新交待完,没再停留,转身便走。

刚走出没多远,就被富阳县令和另一位面生的官员拦住了。

富阳县令忙介绍:

“这位是余杭郡守大人。”

陈迎新问道:“二位找我何事?”

郡守眼中满是热切,急急问道:

“公子,这新稻……能否分一些给江南其他郡县?”

陈迎新点头应允:

“行啊。富阳县的百姓分完,想必还能剩下不少,你直接安排人分发便是。”

郡守激动得连连点头,声音都发颤:

“公子真是大善人!下官替江南百姓谢过公子大恩!”

谢完,郡守赶紧跑回粮堆旁张罗去了。

陈迎新见县令还站著,便问:

“你还有事?”

县令连忙躬身道: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