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魏昭(第3页)
然后,他拿起笔,在值班日志上写下一行字:
>【今日无异常。唯风起时,似有歌声自海上来。】
天亮后,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在城市东部新区的艺术馆顶端。群忆共鸣仪持续运转,将玛拉那句留言转化为可视光流,投射至千米高空,形成短暂的日晕奇观。许多市民驻足仰望,纷纷拍照上传社交平台,配文各异:
>“是信号故障吗?”
>“外星人来了?”
>“好美,像有人在天空写字。”
没人知道那圈光环里藏着一句话,用摩斯光码写成:
>“我在路上了。”
而在南太平洋的某片海域,科考船破浪前行。甲板上,那台便携式回音亭原型机静静伫立,外壳上的蒲公英雕刻在晨光中熠熠生辉。一名科研人员调试完毕,按下试音键。
里面传出一段录音:
>“妈妈,今天我又听了那首歌。你说过,只要声音还在,你就不会真正离开。我现在懂了。我不需要变成别人,也能离你近一点。”
风吹过海面,带走这句话,送往未知的彼岸。
与此同时,北极圈内的废弃气象站深处,一台尘封多年的量子存储舱突然自行启动。指示灯由灰转蓝,随后稳定脉动,频率与地球舒曼共振完全一致。
舱体铭牌上,刻着一行几乎被冰霜覆盖的小字:
>【项目代号:双生锚点】
>【状态:待唤醒】
>【关联个体:S-WQ_01&X-0】
风雪呼啸,无人察觉。
但在某一瞬,整个北半球的极光剧烈波动,仿佛苍穹之上有人轻轻拨动了琴弦。
数日后,国际电信联盟发布紧急通报:近期全球多地监测到异常低频电磁波,特征符合人类脑电波α波段,但规模远超自然范畴。初步判定为“区域性意识同步现象”,建议各国心理干预机构保持关注。
没有人提起FM92。7。
也没有人知道,每当夜晚降临,世界各地的回音亭都会在特定时刻自动播放一首无名童谣。行人路过,偶有驻足聆听者,竟会在梦中见到彼此从未去过的地方,遇见说着不同语言却面容熟悉的陌生人。
他们醒来后做的第一件事,往往是拿起手机,录下一段语音,上传至共忆平台。
理由五花八门:
>“昨晚梦见一个穿蓝裙子的女孩,她叫我‘妹妹’。”
>“我不知道为什么,但我特别想告诉某个叫阿杰的人,对不起。”
>“我奶奶去世十年了,可昨夜我分明听见她在厨房煮姜茶。”
系统无法解释这种现象。
只能记录,并将其归类为“自发性记忆耦合事件”。
而在所有上传音频的元数据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共同点:每段录音的时间戳,都精确对应着地球上某处回音亭的开启时刻。
像是某种古老的仪式,正悄然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