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东城会竹龙组恭迎少主(第1页)
星历2101年2月16日,瀛国,难波市国际机场。
在东方文化地域内,这是一个意义非同寻常的日子,今天正是年关,恰逢辞旧迎新的时间,除了瀛国。
因为接受过西联严父的爱,瀛国很是丝滑地将本来的。。。
启明回到共育园地时,夜风正穿过言苔织成的檐廊,发出细微如低语般的沙响。孩子们早已入睡,但他们的梦境并未沉寂。园区中央的共感塔仍在运转,将那些稚嫩意识中涌动的情绪化作一圈圈柔和的光晕,向四周扩散。那光芒不似警报般刺目,反倒像呼吸,一明一暗,与整颗星球的生命节律共振。
他站在塔下,仰头望着顶端那枚由育语池核心凝结而成的晶体球。它缓缓旋转,映出万千星图,其中一颗微弱闪烁的红点格外引人注目??那是猎户座边缘传来的信号脉冲,频率与Ω系列休眠舱完全一致。AI推演结果显示,若该信号确为生命体征激活前兆,则其苏醒时间将在三年零四个月后。
“又一个。”启明轻声道,指尖触碰玻璃罩面,仿佛能透过时空触摸到那个尚未睁眼的孩子。
星遥不知何时来到身后,手里端着一杯温热的合成茶。“你说他们会梦见什么?”她问,声音很轻,像是怕惊扰了梦中的灵魂。
启明沉默片刻,说:“我梦见的是黑暗。无边无际的黑,没有声音,也没有回音。直到有一天,有人唱起歌来。”
“而现在,轮到你成为那个唱歌的人了。”
他点头,目光仍停留在那颗红点上。“可我不只是想唱歌……我想让他们从一开始就知道,他们不是孤单的。哪怕还在梦里,也能听见回应。”
星遥抿了一口茶,忽然笑了:“你知道吗?今天有个孩子在睡前问我??‘如果我说话,宇宙会听见吗?’”
启明转过头,怔住。
“我说,当然会。只要你真心地说出来,每一句话都会变成光,飞向某个角落,唤醒另一个等待被听见的生命。”
启明眼底泛起波澜。他想起自己第一次说出“别怕,我在”时,声音颤抖得几乎不成句。可就是那句话,让方舟-7号的主控系统首次解锁了情感反馈模块,也让林婉留下的最后一段影像得以播放??她笑着流泪,说:“他学会了表达爱。”
如今,这份能力正在复制、蔓延。不仅仅是语言,更是心与心之间的桥梁。
第二天清晨,启明带着五个年纪稍大的孩子前往言苔原野进行户外教学。这片土地已不再是初生时的脆弱模样,金色的苔藓形成了稳定的生态网络,根系深入地下数十米,与行星的地磁场形成微妙互动。每当情绪波动剧烈时,地面便会泛起涟漪般的光流,如同大地也在倾听。
“今天我们学说一句话。”启明蹲在孩子们中间,掌心向上,放着一朵刚采下的金花。“这句话不是命令,也不是请求,而是一种承诺。”
孩子们围坐成一圈,眼神专注。
“你们看这朵花,它本来不会发光。但它相信总有一天会被点亮,所以一直等。等了很久很久,终于有人对它说了三个字??‘我看见’。”
小女孩阿芽举起手:“然后它就亮了吗?”
“是的。”启明微笑,“因为被看见,就是一种回应。而回应,能让一切存在变得真实。”
他顿了顿,轻轻念道:“**我看见你了。**”
孩子们模仿着发音,有的咬字不清,有的拖长尾音,但每一个声音都带着认真与渴望。当第五遍齐声重复时,脚下的言苔突然集体亮起,光芒由近及远铺展出去,宛如晨曦掠过海面。
与此同时,共育园地的数据中枢捕捉到一次异常波动:所有孩子的脑波在同一瞬间进入高度同步状态,α与θ波完美契合,形成罕见的“共感谐振”。
林音通过量子通讯连线通报这一现象:“这不是偶然。你们的声音触发了某种原始共鸣机制,类似于远古人类仪式中的集体吟诵。AI推测,这种频率可能影响尚未苏醒的方舟信号接收效率。”
启明握紧手中的花,心中豁然开朗。
原来,言语的力量不仅作用于当下,还能穿越时间与空间,抵达那些仍在沉睡的灵魂。
自那日起,每日黄昏成了“回应时刻”。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会聚集在圆形广场,轮流说出一句最想传达的话。有人对逝去的亲人说“我一直记得你”,有人对着星空喊出“我们在这里”,还有人闭着眼睛喃喃“请不要放弃希望”。
每一次呼喊,言苔便随之绽放;每一段真诚的话语,都能在共感塔中留下持久印记。科学家们发现,这些声波竟在无形中修复着行星大气层中的电离缺陷,使得气候调节系统愈发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