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章(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当水煮鸡丝拌入煤球碗里,小家伙立刻大快朵颐。苏瑶看着它吃得香,脸上露出一个真心的笑容,带着点小得意:“看!我说它爱吃这个吧!”

林野将火腿片放入盘中,目光扫过吃得欢快的煤球,又看向苏瑶脸上那难得一见的、不带任何骄纵的纯粹笑容,平静地应道:“嗯,观察得很仔细。”这句客观的肯定,让苏瑶的心莫名地轻松了一下,像是自己做的事被认可了。她掩饰性地低头逗猫:“慢点吃!”

早餐气氛比往常更自然。苏瑶甚至主动帮林野端了盘子(虽然动作有点僵硬)。饭后,她看着林野收拾,犹豫片刻,小声说:“煤球……昨晚在我地毯上睡的。它……好像挺喜欢那地毯的。”她顿了顿,像是下了个决心,“它要是想过去……就让它过去吧。”说完,她飞快地瞥了林野一眼,立刻转开视线,耳根有些微热。这算是……对那只猫或者说,对林野的一种信任的表示吧?她心里给自己解释。

林野擦桌子的动作顿了一下,看向苏瑶微红的耳朵,明白了这许可背后的接纳意味。“好。”她声音平稳,“它要是闹你,告诉我。”

“知道了!”苏瑶应了一声,脚步略显匆忙地离开了厨房,心里却有种说不出的轻松感。

第19章习惯的靠近与笔下微光

苏瑶那句关于煤球的“许可”说出口后,心里那点微妙的别扭感很快被一种奇异的安定感取代。仿佛推开了一扇门,门后并非洪水猛兽,而是……一片更舒适的空间。

接下来的日子,苏瑶发现自己越来越自然地待在林野附近。

厨房的“常客”:她出现在厨房的频率变高了。有时是倒水,有时是找零食,有时……就只是站在那里看林野做饭。看那双修长的手如何利落地处理食材,看热气如何氤氲她沉静的侧脸。她偶尔会不自知地问:“今天做什么?”或者“这汤里放了什么?闻着挺香。”语气少了挑剔,多了点纯粹的好奇。

共享的静谧时光:午后,她有时会抱着平板或剧本,坐到窗边离林野不远不近的另一张椅子上。两人各做各的,煤球有时在林野脚边,有时会溜达到苏瑶这边蹭蹭。空气中流淌着书页翻动、笔尖沙沙、以及煤球呼噜声的宁静合奏。苏瑶发现,在这种无声的陪伴中,她看剧本的效率竟然提高了。

别扭下的关心:看到林野整理中医笔记到很晚,书房灯还亮着。苏瑶会故意端着一盘切得乱七八糟的水果(声称是“练刀工失败品”)走进去,往桌上一放,语气硬邦邦:“喂!这么晚还不睡?灯费电!”不等回应就快速转身离开。林野看着那盘充满“创意”的水果,再看看门口消失的背影,眼底会掠过一丝极淡的笑意。这姑娘表达关心的方式,真是……独树一帜。

煤球的“粘合剂”:煤球彻底成了自由穿梭的信使。清晨用它湿漉漉的鼻子蹭醒苏瑶,夜晚则可能出现在任意一个女孩的房间地毯上。当苏瑶情绪低落时,煤球毛茸茸的温暖和呼噜声是绝佳的安慰剂。而当苏瑶因为煤球无意间“告密”比如林野烫到手而急吼吼拿着药箱冲过来,嘴里骂着“笨死了”,手上却动作轻柔地涂药时,林野感受到的是一种被笨拙保护着的暖意。

与此同时,林野的编剧工作仍在继续。《灶上烟火》接近尾声,编辑的催稿信息不断闪烁。

夜深人静,煤球在窝里酣睡。林野坐在书桌前,台灯的光晕下,笔尖悬在纸页上。她需要一个温暖而有希望的结局。

她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离了虚构的故事线:

飘回苏瑶笨拙切鸡丝时专注的侧脸和她看到煤球吃得香时露出的、毫无保留的灿烂笑容。

飘回她别扭地递来水果盘时强装镇定却掩不住一丝关心的眼神。

飘回她允许煤球自由出入房间时,那微红的耳根和故作轻松的语气。

飘回那只总是充满活力、像个小太阳般的女孩,和她身边那只带来无数意外温暖的黑色毛团。

一种柔软的情绪悄然弥漫。笔尖终于落下:

。。。小面馆的灯在夜色里执着地亮着。阿晚洗净最后一个碗,擦干手,望着窗外流光溢彩的城市。这方小小的天地,是她安身立命的堡垒,也承载了她所有的坚持。

门被推开,风铃轻响。阿晚回头,看见那个总带着一身鲜活气息的女孩站在门口,怀里抱着一只睡得迷迷糊糊的小橘猫。

“喏!路上捡的,饿得直叫唤!”女孩的语气依旧爽利,动作却小心翼翼,“你这儿有吃的没?它好像走丢了。”

阿晚看着女孩怀里温顺的毛团,再看看女孩明明有点不耐烦却掩不住关心的神情。她没说什么,转身去厨房,很快端出一小碟温热的牛奶泡软的馒头。女孩蹲下身,耐心地喂着那只小猫。昏黄的灯光下,女孩低垂的眉眼显得异常柔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