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第2页)
我现在想弥补的事情很多,想做的事情很多,每一天的每一块时间我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安排。
并且,并不是说我学习之余不需要休息、不需要娱乐;我现在沉迷于弹钢琴,每天以钢琴消除疲惫。
此外,这个假期,我的一个表弟和表妹来家里住,我要照顾他们,给他们解答学习上的问题,确实是花费了不少时间。
其二,我跟你聊天,占用的不仅是聊天那几分钟的时间,更会占用我的思想,让我去回味你说的每一句话,并且会成为我分散注意力和削弱意志力的重要因素。
这一部分占用的是我用来反思自己行为、进行下一步安排的时间,这一时间是否有保障,决定了我的学习乃至生活状态是否良性。
我之所以想给你打电话,是想让你进一步说明自己的想法和情况,避免误会的事情发生。
既然没有这个机会,那我就把我所有想到的情况写下来并一一解释,如果你的情况不属于我所叙述的任何一种,你可以马上告诉我,在我这一条消息下回复我。
首先,我不清楚你现在的学习强度,是否符合跟你同一学习水平的同学的平均强度,或是可以满足你自己所追求的希望的需求。
以我的视角来看,你刷空间,花费时间研究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与一个准高三生特训班的生活似乎不太相符。
当然,如果你这样的消遣行为是建立在你已经在规定的学习时间高效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之上,这一点就当我观察失之偏颇。
但如果你摸着良心确实觉得自己有浪费时间的倾向,请你再三深思。
我知道你是一个很有想法,很有“信仰”的人——你身上的那股我无法描述的精神,我这辈子活到现在再没见过第二个。
我真切地希望你能高考考出一个可以让你去到你想施展才华的平台,你必定以后会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很有贡献的人。
我当然想看到你把你每分每秒的生活活出自己的特色,有自己喜爱并为之奋斗的事情,但是现在,我发自内心地希望,你的能力能够支撑起你的想法。
上述这段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其次,我不清楚你给我发消息的动机和缘由,因此我无法针对性地回答你的问题以打消你的顾虑。
原谅我下面一段话可能比较直白。
如果你确实是出于闲暇之余想分享自己的生活状态,并且你并不只想跟我聊天,那么我觉得,你可以暂且先寻找其他比较有空的朋友,我毕竟也只是你众多朋友之中的一个。
如果你是因为想我,不自觉地想来找我,建议你回想之前你给我的建议:自己在心里面自己解决。
我非常坦白地承认,不说远,至少分手以后的每一天,我晚上睡觉躺在床上没睡着的时候都会想你,想你之前对我的好,想象你以后可以真的和我在一起。
这没有什么,至少不会影响到对方,而且也不会在平常日间学习时开小差。
把它作为未来的一个让人向往并且给予动力的蓝图,我觉得是解决思念的很好办法。
如果你是因为害怕不跟我联系,我们的感情会渐渐淡了——换句话说,你害怕我渐渐不喜欢你了,我可以正大光明地告诉你,我孙若熙在初一的时候已经喜欢上你邓子丞,并且在两年之后证实,这份感情并没有丝毫消散,两年间只是被我抑制和隐藏,在两年后又被准许,被允许光明正大地告诉你。
过去的经验证明,我确实是喜欢你的性格你的为人,只要你的内核品质不发生本质性的改变,且继续保持向前进步发展的姿态,我对你的喜欢仍会继续,至于后面会发展成为什么样,我没有能力做出保证。
如果一段感情在非常时间仍需要肢体接触或密集的联系来维持,那么这种感情不要也罢。
我本人是一个安全感很差的人,从初中开始就一直怀疑我喜欢的人到底是不是一直喜欢我——表白之后也会怀疑。
但我现在丝毫不怀疑你对我的喜欢,我希望你也能信任我,怀着这份信任平稳地度过高三一年。
我想说的话大致就那么多,我希望你也说说你有什么问题或想表达什么观点”
但他只回复了一句:“废话我怎么(这么)好看的图怎么可能只发给你啊吃瓜”接着又给我发了好几张他拍的星空的照片。
于是我们又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聊起来了。
三
八月初的时候,我和朱竹在线上聊天,朱竹根据我给他讲的邓子丞的故事,给我和邓子丞写了一篇同人文。
我大受启发,于是用了两三天一鼓作气写完了一万二千多字的《当那层窗户纸被捅破之前》。
我本来打算他毕业的时候当成毕业礼物送给他,但是七夕当天他突然给我发了一个名为“【七夕礼物】整整11页的快乐论文”的PDF。
我因为没有准备任何礼物而手足无措,思来想去,把刚写好的《窗户纸》给他发了过去,但显然他不会看,更不会拿班级电脑来看。
我说:“算了,你要是现在不看你先存着,你高考完再看。我原计划是高考完以后再发给你的,但你昨天杀我个措手不及,我只能翻出这玩意儿来搪塞。”
每次给他的生日礼物我都早早地“未雨绸缪”,就像我现在写下这篇的考虑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