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剿抚並施兵发宣府(第2页)
魏朝连忙叩首应下,转身快步退下,脚步声在空旷的宫道上渐行渐远,很快便消失在夜色中。
朱由校站在廊下,抬头望向夜空。
夏夜的星空格外明亮,北斗七星清晰可见,晚风拂过他的衣摆,带来几分凉意。
他深吸一口气,眼底的思索渐渐化为坚定。
安抚九边的计划虽被打断,但只要速调援军平定宣府,再藉此震慑其余边镇,九边的秩序迟早能恢復。
至於江南与西夷的事,不过是多等些时日罢了。
穿戴衣物之后,朱由校便前往东暖阁。
趁著稍候群臣的时间,朱由校也看著大明九边图,开始思索起计策来了。
“陛下,您要的浓茶沏好了。”
就在这时。
魏朝轻手轻脚走进来,捧著个汝窑天青釉茶盏,盏內碧色茶汤浮著细密的茶沫,热气裊裊升起,裹著醇厚的茶香。
朱由校抬手接过,浅啜一口。
茶汤入口微苦,而后回甘顺著喉头漫开,一股暖意从丹田直窜头顶,方才因初醒而混沌的思绪,竟如被清风拂过般渐渐清明,连眉峰的褶皱都舒展了几分。
他放下茶盏,目光重新落回舆图,手指按在“宣府”与“大同”之间的驛道上,陷入沉思。
在朱由校原本的计划里,九边只需安抚。
让各镇將领自陈罪状、补缴赃款,再补发部分欠餉,便能暂时稳住局面,好腾出手来整顿江南漕运、应对福建的西夷骚扰。
可王国樑弒钦差、据城反叛,倒像是个意外的“契机”。
若藉此机会彻底清查九边空额、剷除將门盘剥的顽疾,岂不是一劳永逸?
念头刚冒出来,他便轻轻摇了摇头。
宣府、大同、陕西各镇,明面上的兵额加起来近四十万,即便半数是空额,真能战的也有十几万。
若真逼得他们联合作反,京营五万精锐再加上辽军,虽能平定,却也要折损大半。
到时候北境空虚,韃子残余势力若趁机南下,后果不堪设想。
“还是以抚为主,以剿为辅。”
朱由校低声自语。
“但宣大必须整顿,王国樑杀了钦差,若不处置,朝廷威仪何在?
九边將领岂不是都要学他,视王法如无物?”
正思索间,阁外传来一阵整齐的脚步声,伴隨著內侍的通报:
“內阁首辅方从哲、次辅刘一燝,群辅叶向高。到!”
朱由校抬眼望去,只见一群身著緋色、青色官袍的官员鱼贯而入,为首的方从哲脚步虚浮,白的鬍鬚上还沾著些许夜露,脸色蜡黄,眼神也有些涣散。
他已年过七旬,深夜被从熟睡中唤醒,实在有些顶不住。
紧隨其后的叶向高则腰杆挺直,虽也面带倦色,却目光锐利,显然已在赶来的路上理清了思绪。
兵部尚书王在晋、户部尚书李长庚等人也各有神態,或凝重、或急切,却都规规矩矩地在阁中站定,躬身行礼:
“臣等,恭请陛下圣恭万安!”
“朕安,免礼。”
朱由校抬手,声音沉稳。
他没有什么客套,而是直接开门见山。
“宣大总兵王国樑谋逆,弒杀抚边钦差张鹤鸣,马世龙已率残部突围,急盼援军。
此事关乎九边安危,朕连夜召诸卿来,便是要定个处置之策。
诸卿有何看法,儘管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