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遇到江哲(第1页)
1999年11月的深圳,终于有了深秋的模样。清晨的风裹着凉意掠过图书馆前的银杏,金黄的叶子打着旋儿落在石阶上,像铺了层细碎的金子。林晚星背着深蓝色双肩包走进图书馆时,怀里揣着个温热的红薯——是早上在巷口早点摊买的,特意多买了一个,想着等会儿给常来三楼看书的陈默留着。她熟门熟路地走到三楼教育学区服务台,刚放下书包准备打卡,就瞥见靠窗的老位置旁多了个人。那人穿着件藏青色毛衣,袖口挽到小臂,露出骨节分明的手,正捧着一本厚厚的书看得入神。阳光透过玻璃落在他身上,把他的发梢染成浅金色,连落在书页上的睫毛影子都透着安静。林晚星没敢多打量,拿起扫码枪开始整理前一天的还书。刚把一摞标着“g40”的理论书抱在怀里,就听见靠窗的位置传来轻轻的翻书声,接着是一声极轻的叹息——像是读到了什么让人怅然的段落。她忍不住抬头看了一眼,正好对上那人的目光,对方愣了一下,随即礼貌地笑了笑,又低头继续看书。整理到“文学类”书架时,林晚星发现一本《红楼梦》被错放在了“g45教师与学生”的分类里。书脊上的烫金字有些磨损,书页却被翻得柔软,显然是常被人翻阅的旧书。她想起自己在夜校时,曾借过老师的半本《红楼梦》,看到“黛玉葬花”那回时,还偷偷掉过眼泪,后来书被其他同学借走,就再也没机会看完。“同学,请问你知道这本《红楼梦》应该放回哪个书架吗?”身后突然传来一个温和的声音,林晚星回头,正是刚才靠窗看书的男生。他手里拿着另一本《红楼梦》,封皮是红色的精装版,和她手里的旧书形成鲜明对比。“知道的!”林晚星赶紧点头,指了指斜前方的书架,“文学类在那边,‘i242’的分类区,《红楼梦》应该放在古典小说那一层。”她说着,晃了晃手里的旧书,“这本也是被放错的,我正好一起送回去。”男生眼睛亮了亮,笑着说:“太巧了!我刚才找这本精装版找了半天,没想到还有一本旧版的。你也喜欢《红楼梦》?”“我……我只看过一部分。”林晚星有点不好意思地说,“以前在夜校借过老师的书,没看完就还回去了。”“夜校?”男生愣了一下,随即温和地说,“能在夜校坚持看书,很不容易。我叫江哲,是中文系的研究生,研究古典文学的。”“我叫林晚星,是教育学系的本科生,在这里做兼职。”林晚星赶紧自我介绍,心里有点紧张——她还是第一次跟研究生说话,对方身上的书卷气让她觉得很亲切,又有点拘谨。江哲点点头,指了指她手里的旧书:“这本旧版的《红楼梦》我见过,是图书馆的珍藏本,很多细节注释比新版的更全。你要是没看完,下次可以借来看,我可以帮你找管理员申请延长借阅时间。”“真的吗?”林晚星眼睛一亮,她早就想把《红楼梦》看完,只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版本。“当然是真的。”江哲笑着说,“咱们先把书送回去,我正好跟你说说《红楼梦》里的教育细节,说不定对你学教育学也有帮助。”两人一起往文学类书架走,江哲一边走一边说:“《红楼梦》里其实藏着很多教育理念,比如贾母对黛玉的包容教育,贾政对宝玉的严苛教育,还有探春理家时体现的管理教育,都很有意思。你学教育学的,说不定能从里面读出不一样的东西。”林晚星认真地听着,心里满是惊讶——她从来没想过,《红楼梦》里居然还有教育学的知识。她想起自己学的“教育心理学”,里面说“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不正好和江哲说的贾母、贾政的教育方式对应上了吗?“江学长,你这么一说,我倒想重新看看《红楼梦》了。”林晚星笑着说,“以前只觉得里面的故事好看,没想到还有这么多深层的道理。”“读书就是这样,不同的阶段看同一本书,会有不同的收获。”江哲把精装版《红楼梦》放回书架,又帮林晚星把旧书插进对应的位置,“我第一次看《红楼梦》是在高中,只关注宝黛的爱情;后来读本科,开始研究里面的诗词;现在读研究生,反而更关注里面的社会文化和教育细节。”林晚星点点头,觉得江哲说得特别有道理。她想起自己在夜校时看《平凡的世界》,只觉得孙少平的经历很励志;现在读大学再看,却能从里面读出农村教育的困境,读出知识改变命运的力量——这大概就是江哲说的“不同阶段的不同收获”吧。从那天起,江哲成了图书馆三楼的常客。他总是坐在靠窗的位置,一边看古典文学的书,一边写论文,偶尔会找林晚星聊几句《红楼梦》。有时林晚星整理书架累了,就会坐在服务台旁,听江哲讲《红楼梦》里的教育故事;有时江哲写论文累了,就会帮林晚星整理还书,两人配合得格外默契。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有一次,林晚星在整理还书时,发现一本《红楼梦》的扉页上写着几句批注:“黛玉之敏,源于贾母之慈;宝玉之顽,源于贾政之严。教育者当以包容之心,启孩童之智。”字迹苍劲有力,像是出自高人之手。她赶紧拿着书去找江哲:“江学长,你看这个批注,写得真好!”江哲接过书,仔细看了看批注,笑着说:“这是咱们系李教授的笔迹,他是研究《红楼梦》的权威,特别喜欢在书里写批注。你要是感兴趣,下次李教授来图书馆,我可以介绍你们认识,他特别愿意跟年轻人聊文学。”“真的吗?”林晚星激动地说,她早就听说中文系有位研究古典文学的李教授,没想到能有机会认识。“当然是真的。”江哲说,“李教授常说,文学和教育是相通的,好的文学作品能给教育者带来很多启发。你学教育学的,多跟李教授交流,肯定会有收获。”一周后,江哲果然带着李教授来到了三楼。李教授头发花白,戴着一副老花镜,手里拿着一本《红楼梦》,和蔼地对林晚星说:“晚星同学,江哲跟我说你喜欢《红楼梦》,还能从教育学的角度看这本书,很有想法嘛!”林晚星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教授,我只是刚入门,很多地方还不懂,以后还要向您和江学长请教。”“没关系,慢慢来。”李教授笑着说,“我这里有几本《红楼梦》的研究资料,你要是不嫌弃,就拿去看看,里面有很多关于教育细节的分析,对你学教育学有帮助。”林晚星接过资料,心里满是感激:“谢谢教授!我一定会好好看的。”从那以后,林晚星经常在江哲的陪伴下,去李教授的办公室请教问题。李教授会给她讲《红楼梦》里的教育智慧,江哲会帮她分析里面的文学细节,两人一唱一和,让林晚星对《红楼梦》的理解越来越深,对教育学的认知也越来越广。有一次,林晓雨来图书馆找林晚星,正好碰到江哲在给她讲《红楼梦》里的“探春理家”。晓雨凑过来听了一会儿,笑着说:“江学长,你讲得真好!晚星以前都不爱看古典文学,现在天天跟我聊《红楼梦》,还说要从里面学教育方法呢!”江哲笑着看了林晚星一眼:“晚星很有悟性,很多知识点一点就通,将来肯定能成为好老师。”林晚星脸一红,赶紧岔开话题:“晓雨,你怎么来了?是不是有什么事?”“我来给你送奶茶呀!”晓雨晃了晃手里的奶茶,“刚在学校门口买的,热乎的,你快喝。对了,江学长,你也喝一杯吧,我买了三杯,本来想给陈默也带一杯,没想到他没来。”江哲接过奶茶,笑着说:“谢谢晓雨同学!我正好有点渴了。”三人坐在服务台旁喝奶茶,晓雨好奇地问:“江学长,你研究古典文学,为什么总来教育学区看书呀?”“因为这里安静,而且能遇到晚星这样爱学习的同学。”江哲笑着说,“其实古典文学和教育学是相通的,比如《红楼梦》里的教育故事,能给现代教育带来很多启发。我正在写一篇关于‘古典文学中的教育智慧’的论文,正好可以从这里找灵感。”林晚星点点头,想起自己最近写的教育学作业——题目是“从经典文学作品看教育方式的影响”,她就是以《红楼梦》里的贾母和贾政为例,分析了包容教育和严苛教育对孩子的不同影响,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这篇作业的灵感,正是来自江哲和李教授的启发。月底的一天,林晚星兼职结束后,江哲叫住了她:“晚星,我这里有一张周末古典文学讲座的门票,是李教授主讲的《红楼梦与传统教育》,我正好有事去不了,你要不要去听?”林晚星接过门票,上面印着讲座的时间和地点,心里满是感激:“谢谢江学长!我一直想去听李教授的讲座,就是没抢到门票。”“不用谢。”江哲笑着说,“听完讲座要是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问我,我很乐意跟你讨论。”周末的讲座在学校的大礼堂举行,林晚星特意提前半小时就到了,找了个靠前的位置。大礼堂里很快坐满了人,大多是中文系的学生和老师。李教授走上讲台,手里拿着一本《红楼梦》,开始讲“红楼梦与传统教育”——从贾母对黛玉的关爱,到宝钗对香菱的教导,再到宝玉对丫鬟的尊重,李教授讲得深入浅出,台下的听众听得入迷。林晚星认真地记着笔记,偶尔抬头看向讲台,心里满是敬佩——李教授不仅懂古典文学,还懂教育,把两者结合起来讲,让她受益匪浅。她想起自己将来要当老师,也要像李教授一样,把知识和爱心结合起来,用包容和尊重对待每一个学生。讲座结束后,林晚星拿着笔记去找江哲。江哲正在图书馆的咖啡厅等她,面前放着两杯热咖啡。“怎么样?讲座听得还好吗?”江哲笑着问。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特别好!”林晚星坐在他对面,兴奋地说,“李教授讲的‘宝钗教香菱学诗’,让我想起了教育心理学里的‘启发式教学’,原来古代就有这样的教育方法了!”江哲点点头,递给她一杯咖啡:“你能把文学和教育学结合起来,很有想法。其实不管是古典文学还是现代教育,核心都是‘以人为本’,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和需求。就像《红楼梦》里,贾母尊重黛玉的敏感,宝钗尊重香菱的好学,这都是现代教育需要学习的。”林晚星喝了一口咖啡,温热的液体顺着喉咙滑下去,暖得她心里也热乎乎的。她看着江哲温和的眼睛,想起这段时间以来他对自己的帮助——帮她找《红楼梦》的珍藏本,介绍她认识李教授,给她讲座门票,还跟她讨论文学和教育的关系。这些帮助,像一束束光,照亮了她的大学生活,也让她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江学长,谢谢你。”林晚星认真地说,“如果不是你,我可能永远不会完整地看完《红楼梦》,也不会知道文学和教育学还有这么深的联系。”“不用谢。”江哲笑着说,“我也是从本科生过来的,知道刚开始接触专业知识时会有迷茫。能帮到你,我也很开心。而且跟你聊天,我也能从教育学的角度重新理解古典文学,这对我的论文写作也很有帮助。”从咖啡厅出来,夕阳已经西下,把校园里的银杏染成了金色。林晚星和江哲并肩走在林荫道上,偶尔聊几句《红楼梦》,偶尔聊几句教育学,话题不知不觉就延伸到了未来的规划。“我毕业后想当一名中学语文老师,把古典文学的美传递给学生。”江哲说,“现在很多学生觉得古典文学枯燥,其实是没找到正确的打开方式。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学生:()掌心的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