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这是衝著拿奖去的啊(第2页)
一星期后,《调音师》电影正式立项。
寧皓前脚刚拍完《疯狂的石头》,后面便马不停蹄的被徵召加入到调音师剧组。
《调音师》电影中出现了黑警,人口器官贩卖等敏感话题。
拍摄地点自然不適合,放在一片和谐充满安定的內地。
因此徐航在剧本创作之初,便决定將拍摄地点定在港岛!
他在那边人生地不熟,好在背靠燕京电影学院,这事儿还得回趟学校。
“我一个还没毕业的大学生,跑到港岛拍电影。
开玩笑,学校早就乐疯了好吗?
这事儿多长脸啊!
隔壁的中戏还有魔都的上戏,有这样的人才吗?”
事实证明,徐航的推断完全正確。
当谢非看到《调音师》剧本时,足足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以至於到了后半段,他的手都有些哆嗦。
徐航替老教授点菸的同时,还不忘轻声吐槽一句:
“老师,您是不是帕金森了,真有事儿得赶紧去看啊!”
“帕个毛!”
他激动的直接爆了粗口,老镜下满是错综复杂的眼神。
“这本子是你写的?”
“当然!”
“真是了不起!”
谢非点点头,下意识的发出感嘆。
刚才他將本子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不得不说这是个难得的佳作。
整个剧本剧情反转不断:从主角假装盲人遭遇谋杀案开始,
剧情多次顛覆观眾预期,比如看似善良的邻居太太、凶手的真实身份等,
每个转折都让故事走向充满悬念,不到最后一刻难以猜透结局。
而且还带著黑色幽默与人性隱喻:用荒诞的情节(如盲人目睹凶案、凶手的奇葩行为)包裹对人性的拷问,
比如主角在“失明”状態下的自私与挣扎,展现了善与恶的模糊边界,充满讽刺意味。
最后徐航还不忘在细节埋下大量伏笔:
如兔子摆件、饮料罐、钢琴键等,都在后期成为揭开真相的关键,
反覆观看能发现诸多前后呼应的设计,让故事逻辑更经得起推敲。
粗略估计整部电影足足有將近50个反转!
这本子,是衝著拿大奖去的呀!
眼看谢非情绪如此激动,徐航心里更加有谱了。
面前这位老教授可是在柏林和坎城斩获过大奖的知名导演。
他的眼光肯定不会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