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0章 棒槌卖马傻子卖车(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大车张请了一份蜜饿,这才安抚下两人。

“万通物流听过么,文相公府里的產业,只要车马人一套就能加入,一年干三百天的活,每日保证有五百文的收入,这买卖还不得干么?”

大车张满脸赔笑,赶紧点头,“中干!”

“可是,为何要借钱呢,赶车拉货本就是苦营生,如今青苗贷最低还有一成五,这钱好借不好还啊。”

那人一撇嘴,一副瞧不起大车张没见过世面的意思。

“什么青苗贷,去惠民钱行啊,有创业贷。三百天才一分的利息,看资质开额度,最多可贷五十贯。有了车,入了车行,还怕一年赚不出来五贯钱的息钱么?”

大车张掐指一算,去了阴天下雨,去了修车养护,去了马匹疫病,一年怎么也能干上二百天。

一天五百文,算下来就是一百贯。

去了息钱,还了贷款,还能剩下车马一套和五十贯利润,简直是天底下打著灯笼也找不著的好营生。

一个县令一年官俸才不到一百,要是自己,肯定拿出全副身家来赌一把。

“你们买车车价几何,瞧我那位朋友没,他有马,我有车,价格好商量。”

俩人直摇头,连连摆手。

“你是个棒槌吧,人家钱行低息借款,自然是要从別处补个赚头儿。无论车马,只能从指定处购买,而且大车形制与普通的有些区別,旧式的一天只能赚三百文的车费。”

老张更糊涂了,这是个什么生意做法,咋还一圈套一圈的。

“看你样子是想卖车?”

老张点点头,他不单想卖车,还想找个主家,接一笔大单子。

造车的成本分成几块,首先最大的肯定是人工,一个大师傅要月薪三贯,不管干了几个活,东家都得养著。

小工学徒一个月一吊或者一贯,车行里十几个人,一个月是笔大开销。

人工之外,就是木料。

车轴、辐条、铁箍、辕子,这些好料都得高价买。若是造车棚,还得单独用轻而结实的楸木,极为难得。

造一辆前后耗时要一个月,剩到东家手里,一辆车也就不过一两贯钱。

想发財,就得多接单子,让人工成本均摊到更多的货物里。

“不瞒二位,我就是东城外有名的大车张,城里多少显贵,用的都是我家的车架。”

其中一个摇头,“张老板啊,那你看错生意了,我们要买的是货车,能拉五千斤的货车!”

五千斤,这不扯淡呢么,自己不是没给官府造过运粮车,一辆至多也就拉三千斤。

管车架多结实,最终支撑的,就是那两副辐条。

即便是用上好的,手臂粗的硬梨木,也绝对撑不住五千斤。

再说,车扛得住,咱们这黄泥的路也撑不住,遇上个水坑,能陷进去一尺来深。

“不信啊,不信你去惠民钱行瞧瞧吧,人家有新式的货车图样,看了你便懂了。两匹马或者三匹,一次拉五千斤,跑起来速度也快,要不凭什么一天能赚五百文。”

老张將信將疑,回到座位,把打听的消息跟萧贵人说了。

老萧一琢磨,这是好事儿啊。

一辆车用的马多了,他的马不就好卖了?

“走,再去这个什么钱行看看,既然是钱行,肯定有钱买东西!”

俩人吃好了,会帐离开,直奔东曹门外。

出城门不远,就见一片工地,上千人在拆房扒屋,运输砖石土块。

工地上掛著一个条幅,上面写著:“大干一百天,挣足过年钱!”

绕过工地不远,就是一片空地上,孤零零的一座院子,上面牌匾写的“惠民钱行”。

俩人来到跟前,只见大门紧锁,上面贴著一张告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