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3章 没有人比我更懂变法(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93章没有人比我更懂变法

八月初一,韩絳拜相。

龙图阁直学士、枢密副使、同平章事、建雄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掌三司条例司。

辅政,变法!

王安石,因健康原因,暂时休养。

赏龙图阁大学士,勤政殿四时听召,参谋礼部、户部事。

司马光,辞御史中丞,归洛,书局隨身。

改端明殿大学士,转西京留司御史台,擢右諫议大夫。

消息一出,汴京百姓鸣鞭放炮,开始大肆欢庆。他们不知道韩絳的政略,也不知司马光归洛有什么影响。

只要王安石不搞新政了,那大家就很开心,勒在脖子上的绳套鬆掉,是值得庆贺的一件事情。

这让礼部在南熏门搞的“测声碑”揭幕仪式显得格外隆重。

事出仓促,朝廷又没多余的钱,加上这还是为数不多的在御道上立碑,官员们也没有案例可以参照。

兴许是他们给工部下错了单,或许是工部的工匠看错了图纸,

他们把一个立著的方尖碑,刻成了一个躺著的铺路石。

为了补救,从商户那里劝捐了一百贯,在御道边上建了一个木製的碑亭,交差了事。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只不过他们应该没料到,大热的暑天,会有成千上万的人涌出家门,来看朝廷立一块儿石头。

李长安进不了城,只能在南熏门外看热闹,派广孝过去给沈括喝彩。

本来礼部只准备了简陋的仪式,揭开红绸,金笔描漆,然后颁下官家给的赏赐詔书,应付了事。

对比热心的汴京百姓,他们成了眼瞎不识英才的小丑。

碑亭上,被百姓粘了一层又一层的红纸条,如同一面面锦旗,狠狠地打著礼部官员的脸,

人群里,辽国使臣从面色凝重,到嘆息连连。

宋国人才辈出,胜大辽十倍,两国此消彼长,终有一日南国要超过北国,到时候大辽的日子就难过了。

可喜的是,即便有了英杰,因为上层盘根错节的利益,也不会得到重用,大辽还会有很长的好日子可以过。

沈括领著自己的弟子站在御道中央,南熏门那边有人慢慢的,重重的敲动铜锣。

短暂的时间过后,声音传到近前,人们欢声雷动。

一滴答,一千二百三十六尺,又三寸六分,我们宋人率先测定了这个无形之物的速度。

探究方物之理,破解天地奥秘,我们真牛逼!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朝堂又一次陷入了剑拔弩张。

一番辩论,新党和旧党彻底分明了站队,不论是因为政见还是利益,大家都势同水火,再不能相容。

司马光去职,韩絳登台,是新党的又一次重大胜利。

刚一上台,韩絳立即上书,减免了刺杀李长安这群人的罪行。仅以“行为不端,引发混乱”为名目,判他们到横海军军前效力五年。

新党一时间大感振奋,雄心万丈,势要全力支持韩相公主政变法。

紧接著,韩絳宣布,要重新调整科举,开设官学,培养新法人才,为学子们开闢第二条报国之路。

除王安石创立的三司条例司,另外在吏部新加部门“新法考成司”,施行绩效考核,末位淘汰。谁推行新法不力,直接查办劝退,用官学培养的新人来代替。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