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00108(第4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穿到这样的皇室,她感觉到头疼又丢脸。

得知这样的历史后,她突然想起皇帝对云太妃的态度,莫名恶寒:皇帝当初该不会是也看上了他老子的女人吧?

幸亏王摇霜不在,不知道大王的心声,否则定会告知她,她猜想得没错!

赵商容预感皇帝再这么纵容太子与汉中王,不对他们的行为加以约束,只怕要出事。

果不其然,此事才过去两年,皇帝知道太子非但没有改正,反而还窝藏了当初对他行巫蛊之术的巫师,失望之下才准备废掉太子。

但是对于新太子的人选,他有些举棋不定。

他想不到哪个儿子能担此大任,就跳过了汉中王与广陵王,把目光放在了第四子和第六子、七子的身上。

他迟迟未决,又出于对汉中王的生母、女主之一的淑妃的信赖,便跑去与之商议。

他以为在淑妃的心目中,自己比任何人都重要,自己的行为对淑妃而言,也是对淑妃的信任。殊不知比起男人,她更在乎自己的地位,正让皇帝废了太子,自己的儿子也讨不到什么好,那自己晚年还会有好日子过?

结果淑妃让人给自己的儿子告密。汉中王又告知了太子。

于是太子率领东宫的卫兵,趁夜杀入了皇宫。

皇帝被杀,淑妃因为跟皇后争宠,被太子记恨,也死于太子刀下。

太子再假意告诉汉中王说,淑妃是被皇帝杀的。

不管汉中王信不信,到了这个地步,他也只能装聋作哑地选择相信了。

消息传到广州时,距离宫变已经过去了十天,皇帝都被太子给葬了,而太子也自立为帝,诏令他那些叔叔与兄弟回京。

——哦,被形同流放的大王并不在受召之列。

赵商容因此又多苟了几个月,直到广陵王打回建康,斩杀太子、汉中王,以及参与拥立太子的南阳王。

等新帝发现宗亲所剩无几,士族又开始崛起的时候,他才想起自己还有一位十分低调的叔叔——南海王。

……

“建康又来人召大王回去了?”

木槿树下,赵商容坐在竹躺椅上,旁边的茶几摆着茶壶与茶盏,还有一道圣旨。

王摇霜过来时,看了眼圣旨,舒展手指替满面愁容的大王揉了揉眉心。

赵商容叹气:“是呀,这已经是第三道圣旨了!”

“要不还是以病重为由推了?”王摇霜道。

赵商容摇摇头。

如今她正值壮年,又在广州经营了十几载,虽然在朝中名声不显,可相较之下,她是新帝安抚、震慑士族的很好人选。

她用过生病的借口,新帝便说,广州的环境恶劣,兴许回到建康,她的病就能有所好转。

新帝如此执着,她若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绝,很容易被怀疑有异心。

要知道当初废太子召诸王回京时,新帝便没有启程,而是暗中集结兵马,杀回了建康。

赵商容坐了起来,道:“这回什么借口都不找了,直接说我无心朝政,希望陛下另寻他人。我再举荐一些寒门才子给他。”

她在广州这边开展和推行实施了十几年的蒙学、州学,已经培养出了一批真正意义上出身寒门的才学兼备之人,有些被她征辟留在广州为官了,有些则被她举荐到朝廷那儿去发光发热。

赵商容还给新帝回信,要想打压士族,光靠宗亲的力量是不行的,还是得发展教育,培养真正的寒门,用寒门来打击士族。

一个寒门或许势弱,那千千万万个寒门呢?

等他们在朝中占据了半壁江山时,士族便再也掀不起什么风浪了。

许是她的献策打动了新帝的内心,因此这第三道圣旨过后,新帝便没有再下达任何召还她的诏令,而且还给她加了许多赏赐。

但赵商容知道,还不到真正可以安心的时候。

不过,赵商容暂时没空去烦心朝廷的事,她跟王摇霜现在烦恼的是赵兴平的终身大事。

当年东平王被处死之时,赵兴平才十二岁,在赵商容与王摇霜的膝下养了四年,如今已经十六岁了。

虽然在赵商容看来,赵兴平还未成年,讨论终身大事太早了,但毕竟她也是从青春阶段走过来的,深知少年人春心萌动的年纪,最容易动春心、对性-事感到好奇。

赵商容跟王摇霜没当过父母,把赵兴平接过来抚养时,已错过了赵兴平的幼年时期,在对她的教育方面,少不得有些束手束脚,因此,赵兴平的某些观念仍停留在十二岁以前。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