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弹劾(第1页)
新婚后的第三天,苏锦正在整理婚礼账目,刘德二急匆匆跑进来。“夫人,大事不好了!”刘德二气喘吁吁地说。“什么事这么慌张?”苏锦放下笔问道。“朝廷来了钦差,说有人联名弹劾将军和您,”刘德二说,“现在府外都是官差。”苏锦皱眉:“弹劾什么?”“说您们夫妻勾结,利用职权敛财,还说您的那些改革措施都是幌子,”刘德二说。这时萧廷大步走进来,脸色阴沉:“锦儿,弹劾书来了。”苏锦接过弹劾书,仔细看了一遍,忍不住笑了:“这写得还挺详细的。”“你还笑得出来?”萧廷担心地说,“这次来势汹汹,联名的有十几个大臣。”“廷哥,你看这弹劾书,”苏锦指着文件说,“他们说我们敛财,但连具体数额都没有;说我们勾结,但连证据都拿不出来。”萧廷看了看,确实如苏锦所说:“那你打算怎么办?”苏锦站起身来,拿出一个布袋:“我要把这份弹劾书装进我的抠门袋里。”“抠门袋?”萧廷疑惑地问。“就是专门装不值钱东西的袋子,”苏锦说,“这种没有事实根据的弹劾书,正好适合。”刘德二在旁边忍不住笑了:“夫人,您这是要气死他们啊。”“不是气死他们,是要让他们知道,想要弹劾我们,至少要拿出像样的证据,”苏锦说。这时,钦差大臣求见。苏锦和萧廷整理好衣冠,前去接见。钦差大臣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名叫王大人,神情严肃。“萧将军,苏夫人,”王大人说,“朝廷接到弹劾,特派本官前来调查。”“王大人辛苦了,”萧廷说,“我们夫妻问心无愧,愿意配合调查。”“很好,”王大人说,“现在请你们对弹劾内容进行申辩。”苏锦站起身来:“王大人,在申辩之前,我想先问一个问题。”“什么问题?”王大人问。“这份弹劾书,您看过了吗?”苏锦问。“当然看过,”王大人说。“那您觉得这份弹劾书的质量如何?”苏锦问。王大人愣了一下:“什么意思?”苏锦拿出那个布袋:“我觉得这份弹劾书的质量太差了,所以我把它装进了抠门袋里。”“抠门袋?”王大人不解地问。“就是专门装不值钱东西的袋子,”苏锦解释道,“因为这份弹劾书没有具体的事实,没有确凿的证据,只有空洞的指控。”王大人看着苏锦,有些意外:“你的意思是?”“我的意思是,如果要弹劾我们,至少要拿出像样的证据,”苏锦说,“比如说我们敛财,那就要说明敛了多少钱,从哪里敛的,用什么方式敛的。”萧廷在旁边补充:“我们愿意公开所有的账目,接受任何形式的审查。”王大人点头:“这个要求合理,那你们准备如何申辩?”苏锦拿出一份厚厚的文件:“王大人,这是我们准备的申辩材料。”“这么厚?”王大人惊讶地问。“因为我们要用事实说话,”苏锦说,“这里面包括我们所有的收入来源、支出明细、改革措施的具体效果,以及相关的证明文件。”王大人翻看着申辩材料,越看越惊讶:“这些数据都是真实的?”“当然,”苏锦说,“而且我们建议进行公开审查,让百姓也来旁听。”“公开审查?”王大人问,“这样合适吗?”“为什么不合适?”苏锦说,“我们的改革措施都是为了百姓,百姓最有发言权。”萧廷说:“而且公开审查可以避免暗箱操作,确保调查的公正性。”王大人想了想,点头说:“这个建议很好,那就按你们说的办。”“不过,”苏锦说,“我有一个条件。”“什么条件?”王大人问。“弹劾我们的人也要公开他们的证据,”苏锦说,“不能只让我们单方面公开。”“这个要求合理,”王大人说,“我会安排的。”当天下午,消息传开,整个县城都在议论这件事。“听说苏夫人要公开账目?”“是啊,还要让我们去旁听。”“这胆子也太大了吧,不怕查出问题?”“我觉得苏夫人心里有底,不然不会这么做。”晚上,苏锦和萧廷在房间里商量对策。“锦儿,你真的有把握吗?”萧廷问。“当然有把握,”苏锦说,“我们所有的账目都是清清楚楚的,而且每一项改革措施都有详细的记录。”“那些弹劾我们的人呢?”萧廷问。“他们才是心虚的,”苏锦说,“不然为什么不敢拿出具体的证据?”“你说得对,”萧廷说,“那我们就放手一搏。”“不是放手一搏,是理直气壮,”苏锦纠正道,“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经得起检验。”第二天,王大人开始正式调查。他先查看了苏锦提供的申辩材料,然后又派人去核实相关的数据。,!“苏夫人,”王大人说,“你们的账目确实很详细,但我需要进一步核实。”“请便,”苏锦说,“我们全力配合。”王大人派人去了银行、商会、各个工坊,逐一核实苏锦提供的数据。结果发现,所有的数据都是准确的,没有任何虚假。“这些改革措施的效果如何?”王大人问。“王大人可以亲自去看看,”苏锦说,“也可以问问百姓的意见。”王大人真的去实地查看了,发现苏锦的改革措施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水利工程让农田得到了灌溉,医药券让百姓看病更便宜,女工坊让妇女有了收入来源。“百姓们对你们的评价如何?”王大人问。“王大人可以随便问,”苏锦自信地说。王大人随机询问了一些百姓,得到的都是好评。“苏夫人真是我们的福星啊。”“自从有了苏夫人的改革,我们的日子好过多了。”“那些弹劾苏夫人的人,肯定是嫉妒她的功绩。”王大人听了这些话,心中已经有了判断。“苏夫人,”王大人说,“经过调查,我发现弹劾书中的指控都是没有根据的。”“那些弹劾我们的人呢?”苏锦问,“他们的证据在哪里?”“他们拿不出任何证据,”王大人说,“只是一些空洞的指控。”苏锦拿出那个布袋:“看来我的抠门袋用对了地方。”王大人忍不住笑了:“苏夫人,你这个抠门袋的创意很有趣。”“王大人,”苏锦说,“我建议建立一个制度,以后凡是弹劾官员的,都要提供具体的证据,不能只是空洞的指控。”“这个建议很好,”王大人说,“我会向朝廷建议的。”“而且,”苏锦继续说,“我建议建立旁听制度,让百姓参与到监督中来。”“旁听制度?”王大人问。“就是在审查官员的时候,允许百姓旁听,”苏锦解释道,“这样可以确保审查的公正性,也可以让百姓了解真相。”王大人点头:“这个制度很有创新性,我会认真考虑的。”几天后,王大人完成了调查,准备回京复命。“苏夫人,萧将军,”王大人说,“经过详细调查,弹劾书中的所有指控都是不实的。你们不仅没有任何违法行为,反而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谢谢王大人的公正调查,”苏锦说。“不用谢我,”王大人说,“是你们自己清白。不过,我要提醒你们,树大招风,以后要更加小心。”“我们会的,”萧廷说,“而且我们会继续坚持改革,为百姓谋福利。”王大人离开后,苏锦和萧廷松了一口气。“这次算是过关了,”萧廷说。“不只是过关,”苏锦说,“我们还推动了制度建设。”“什么意思?”萧廷问。“王大人答应考虑我们的建议,建立证据要求制度和旁听制度,”苏锦说,“这样以后就不会有人随便弹劾了。”萧廷赞叹道:“锦儿,你总是能化危为机。”“这不是化危为机,是坚持原则,”苏锦说,“只要我们做得正,就不怕任何挑战。”当天晚上,百姓们自发聚集在将军府门前,为苏锦和萧廷庆祝。“苏夫人万岁!”“萧将军万岁!”“抠门袋万岁!”听到最后一句,苏锦忍不住笑了。她拿出那个布袋,对大家说:“这个抠门袋以后就是我们的吉祥物,专门装那些不值钱的东西。”大家哄堂大笑,气氛非常热烈。:()将军府的账房小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