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194 什么踏马叫惊喜(第4页)
在你们几位面前,我就是个小学生。”
和周閆发的对戏比想像中更有趣。
周閆发的普通话不算流利,有些复杂的台词需要叶柯稍微放慢语速或者配合眼神手势来帮助对方理解。
两人经常在开拍前,用一种“中英粤三语混杂”再加肢体语言的方式对著词,连比划带猜,过程笑料百出,经常惹得旁边的人哈哈大笑。
但神奇的是,一到镜头面前,两人立刻眼神交锋,电光火石,那种戏剧张力十足,默契程度仿佛已经合作过很多次。
剧组的伙食不错,但姜纹显然更热衷於晚上的聚餐。
几乎隔三差五,他就以“庆祝今天拍摄顺利”、“欢迎叶导”、“探討艺术”等各种理由,拉上主创团队去镇上觅食。
所以饭桌上,烟雾繚绕,人声鼎沸,成了最好的交流场所。
而几人中,姜纹是当之无愧的席长,天南海北,歷史,哲学艺术,无所不谈,经常说著说著就激动地站起来比划,激情澎湃,充满了一种强大的自信和创造力。
葛忧则稳坐中军帐,时不时冷不丁冒出一句神吐槽或冷幽默,四两拨千斤,就能让全场喷饭不已。
周闰发努力跟上大家的节奏,时不时蹦出几个烫嘴的普通话词汇或生动比喻,逗得大家前仰后合。
对此,叶柯虽在其中,但更多是保持一个看客的做法,听著姜纹的宏论,感受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澎湃的创作激情。
对葛忧的梗,体会其深藏不露的幽默和人生智慧。
偶尔叶柯也会和周闰发聊聊港岛那边电影工业与內地拍摄模式的不同。
这些饭桌上的閒谈,远比任何正式採访都更能让他深入了解这些人的真实性情、思维方式和对电影的理解儘管白天拍摄强度很大,叶柯晚上回到酒店后,依然会雷打不动地抽出至少一两个小时处理《寄生虫》的事务。
笔记本电脑打开,视频会议、邮件审批、剧本修改意见、美术概念图审核——
几乎所有各项的工作,都在有条不素。
只是有时叶柯看到关键处,房门会被“砰砰”敲响。
姜纹拎著一瓶当地好酒,或者一些特色夜宵闯进来:“叶老弟,没打扰你搞创作吧?
来来,喝两口,聊聊白天那场戏,我觉得胡万最后那个眼神还可以再———”
然后两人就可能就著一场戏的表演细节、人物动机甚至镜头语言討论到深夜。
姜纹的天马行空和强烈个人风格,常常能给叶柯带来不同於自己那种思维的启发,隨后碰撞出新的火。
转眼间,叶柯在《让子弹飞》剧组的所有戏份即將杀青。
最后一场戏拍完,姜纹带头鼓起掌来,全场工作人员也纷纷向叶柯表示感谢和祝贺。
“叶老弟,谢了!这回真是帮了大忙!”
姜纹拿著两瓶水走过来,递给他一瓶,以“水”代酒,真心实意地说道,“你这胡万的角色,绝对给这电影增光添彩!”
“太客气了,是我来学习到了,受益匪浅。”叶柯笑著与他碰了碰水瓶。
一旁的葛忧也笑著说道:“叶柯啊,跟你这小子演戏挺过癮,节奏都在点上。以后有啥合適的本子,记得想著点我。”
周润发也过来用港普说:“叶生,好高兴同你合作,期待下次再一起拍戏啊!”
环视现场一圈,叶柯笑道:“谢谢大家了,希望后面有机会能再次与大家合作。”
同时叶柯让旁边等候的小周,拿出早已准备的小礼物。
除了姜纹、葛优、周润发等几位主要演员外,还有导演组核心成员也准备了精心挑选的小礼物叶柯並再次真诚地向整个剧组表示感谢:“这次来,说是客串,但其实是我赚大了。
跟各位老师学到了太多东西,不仅是表演,还有对电影的理解,受益匪浅,非常感谢大家!”
其实这也是叶柯在拍电影后,为数不多的客串,不论咖位与片酬,纯粹就是出於人情应酬。
不然现在真的很少有人能请到叶柯,更別说是客串。
不过,叶柯现在还得赶回去,进行新电影选角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