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章 吃不了就别硬撑(第2页)
江临川沉默良久,终于开口:“林晚最后一次就诊,护士问她‘最近开心吗’,她笑着说‘还好’。那是她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谎言。”
老人闭上眼,老泪纵横。
一个月后,“倾诉前置室”试点项目在北上广深十家三甲医院启动。每位进入心理科的患者,均可选择先进入一间静音舱,面对摄像头或录音设备说出真实感受,系统自动分析关键词并生成风险评估建议,供医生参考。更重要的是??这些录音除非涉及自伤或伤害他人,否则永不纳入病历档案,也不作为诊断依据。
有人质疑此举削弱医疗权威,但数据很快证明:采用该模式的科室,误诊率下降41%,患者复诊意愿提升68%。
与此同时,“她说过的话”展览迎来第十五位特殊展品提供者??一名曾长期家暴妻子的男子张维,在妻子自杀未遂后首次开口忏悔。他在录音中说:
>“我一直以为男人不能软弱,所以用拳头代替语言。直到看见她在厨房割腕,嘴里还在念‘对不起,我没管好饭’……我才懂,她不是怕死,是怕活得更痛。
>如果早有人教我说‘我害怕’,也许我们都不会走到这一步。”
这段音频播放当日,展厅内一片寂静。一名年轻女子默默摘下耳机,写下便签贴在墙上:
>“这是我爸的声音。我不知道他会不会来听。但如果他听了,请告诉他:我不恨你了,但我需要时间离开。”
江临川让人将这张便签扫描存档,编号L。W。-EX-009,归入“断裂与修复”子目录。
春末,知远在学校心理剧汇演中担任编剧兼主演。剧名叫《树洞里的妈妈》,讲述一个男孩如何通过母亲遗留的录音发现她生前的痛苦,并最终学会表达自己的悲伤。
演出当晚,礼堂座无虚席。当舞台上少年抱着破旧录音机哭喊“妈妈,你说出来就好了啊!”时,台下许多家长掩面而泣。
江临川坐在角落,手机震动。是一条来自“归途回路”系统的特别通知:
>【情感锚点?激活】
>用户ID:Z。Y。(知远)
>首次完成创伤叙事外化。
>触发连锁共鸣反应:
>+12,735名用户同步提交亲子关系相关心事。
>系统自动回应:
>“谢谢你替我说出了那句话。”
散场后,知远扑进他怀里,脸颊还带着舞台油彩。“爸爸,老师说我的剧本可以投稿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艺术节!”
“当然可以。”江临川揉了揉他的发,“而且我会陪你一起去。”
回家路上,父子俩路过一家音像店。橱窗里陈列着一台老式HJ-89录音机复刻版,标签写着:“倾听时代的见证者”。
知远停下脚步:“爸爸,我能买一台吗?我想录下我和妈妈的故事,放进‘晚晴园’的新展馆。”
江临川点头,推门而入。
店主是个年近七十的老匠人,听说他们的来历,颤巍巍从柜台下取出一个木盒。“这不是普通复刻机。这是我亲手修复的最后一台原厂样机,编号001。当年林女士所在的医院采购过一批,后来全部销毁……只有这台,我偷偷留了下来。”
他顿了顿,眼中泛光:“我知道她是你们的妻子、母亲。但在我们这些做录音设备的人心里,她也是让整个行业开始重视‘私人声音价值’的起点。”
江临川接过机器,机身温润如玉,侧面刻着一行极小的字:
>“给世界一个说出真相的机会。”
他们带回家后,知远迫不及待地试音。他坐在阳台的小桌前,背景是风吹动风铃的声音。
>“大家好,我是知远。今天我要讲一个关于等待的故事。
>我妈妈等了三年,才等到爸爸听见她说‘我撑得好累’。
>而我等了八年,才敢告诉爸爸‘我好想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