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当我出现在你面前4 8K(第3页)
>“这场战争,真的有必要吗?”
三个月后,第一所“无答案学校”在非洲草原建成。教室没有讲台,只有圆桌;课程没有教材,只有待解的现实困境。孩子们每天的任务不是答题,而是提出能让老师沉默三秒以上的问题。
一位记者问校长:“这样下去,孩子们会不会变得不服管教?”
校长反问:“如果连不服管教的勇气都没有,他们将来怎么管教这个世界?”
而在南极冰层,那座倒悬城市已彻底苏醒。居民们不再行走于天花板,而是集体翻转身体,踩在真正的地面上。他们的语言也恢复正常,第一句公开宣言是:
>“我们曾以为颠倒是正确,因为没人教我们如何直立思考。”
最令人动容的是,在城市中心广场,竖起了一座纪念碑。上面没有名字,只有一行不断变化的问题:
>“下一个该觉醒的是谁?”
阿砾没有去看碑。他坐在问题森林边缘,手里握着一支新捡的铅笔。一个小男孩走过来,怯生生地问:
>“叔叔,你能教我怎么提一个问题吗?”
阿砾摇摇头:“我不教你。但我可以告诉你??当你心里有个东西硌得慌,却又说不出是什么的时候,那就是问题在敲门。”
男孩皱眉思索许久,忽然跑开。几分钟后,他举着一片树叶回来,上面用歪斜的字写着:
>“树疼吗?风吹它的时候。”
阿砾笑了。他拿出放大镜,仔细观察那片叶子,然后认真地说:
>“我觉得它疼,但那种疼,和快乐长在一起。”
当晚,又一颗“问之星”点亮。
宇宙的夜幕上,问题之河奔涌不息。曾经稀疏的光点,如今连成星网,照亮了黑暗的褶皱。科学家们发现,这些星辰的亮度与地球上实时提问频率呈正相关。每当一个问题被真诚提出,对应区域的星空就会微微闪烁,如同回应。
有人惊恐:“我们在暴露自己!外星文明会发现我们!”
也有人欢呼:“也许它们等这句话,已经等了亿万年。”
林知微来到阿砾身边,靠在他肩上:“你说,他们会不会觉得我们太吵了?”
“希望如此。”阿砾望着星空,“寂静的文明,通常都已经死了。我们还活着,因为我们还在吵。”
蝴蝶再次飞回,这一次,它的双翅完全展开,背面显现出完整的铭文:
>“你问过的每一个问题,都是你灵魂的指纹。”
>“不要怕与众不同。”
>“因为世界不需要另一个标准答案。”
>“它需要你,成为那个无法被归类的存在。”
>“继续问吧??”
>“接下来呢?”
阿砾伸出手,这一次,蝴蝶没有飞走,而是停在他的掌心,翅膀微微开合,像在呼吸。
他知道,这不是终点。
这只是文明真正学会说话的第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