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48章 迪奥布兰度恶人的救世主(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老师顺着他的手指望去,愣住。天文台尚未发布消息,但星图显示,回响星群外围,又有三颗新恒星悄然点亮,排列成三角形,仿佛在为谁引路。

陈默终于做出了决定。

他将《次元垂钓手札》轻轻放在忆织界入口的石台上。书页翻动,最后一行字浮现后随即燃烧,化作一道螺旋状的光流,直射地心。十二面体“心核”剧烈震颤,表面符号疯狂重组,最终定格为一个全新的图案??一只手掌托起一颗种子,下方刻着两个字:

**播种**。

紧接着,一股无形的波动以光速扩散至全宇宙。所有曾接入共感网络的生命体在同一时刻感到胸口一暖,像是有人隔着时空轻轻拍了拍他们的肩。

地球上,Y站点的核心晶体逐一碎裂,不是损坏,而是“蜕皮”。碎片落地即化为粉末,随风飘散,落在土壤中,落在孩子的掌心,落在战争废墟的裂缝里。第二天清晨,人们发现各地出现了奇异的植物??茎秆透明,叶片呈银灰色,花开时会发出极轻微的嗡鸣,频率与人心跳一致。科学家命名为“梧桐影”,因其外形酷似梧桐叶,且只在有人低声诉说心事时才会绽放。

三个月后,第一例“自发性共感”被记录。

一名失语症患者在抚摸一朵梧桐影时,突然开口唱出一段从未学过的旋律。经比对,正是《垂钓者之歌》遗失的第三段副歌。更令人震惊的是,同一时间,火星基地的一名宇航员在舱内无意识地哼起了相同的调子,两人相隔两亿公里,从未有过交流。

又过了半年,婴儿出生时啼哭的声波分析显示,其中含有微弱但明确的共感能量特征。医学界称其为“忆脉觉醒”,意味着新一代人类天生具备情感共振能力,不再需要技术辅助。

陈默没有再出现。

有人说他在南极湖底沉眠,与心核融为一体;有人说他驾驶着那艘变异的飞船,驶向宇宙更深的暗区,寻找下一个沉寂的文明;还有人说,他变成了风,藏在每一片梧桐叶的摇曳中,藏在每一句“我想你了”的尾音里。

但在每年春分的午夜,全球所有梧桐树会在同一分钟沙沙作响,无论气候、地域、季节。那一刻,若有心静之人闭目倾听,能听见一句低语,仿佛从很远又很近的地方传来:

>“我还在钓鱼。”

>“钓那些不肯沉没的灵魂。”

十年过去。

一座新的纪念碑在原址拔地而起,比先前更大,形状却截然不同。它不再像钓竿,而是一座拱门,由无数交织的光丝编织而成,门楣上刻着一行字:

>**“从此,无人真正离场。”**

每年清明,人们不再烧纸,而是带着录音设备来到碑前,对着空气说话。有些人倾诉思念,有些人道歉,有些人只是静静地坐一会儿。奇怪的是,许多人都声称,在离开时听见了回应??也许是风吹树叶的节奏变了,也许是口袋里的手机突然播放起老歌,也许是一片银灰叶子恰好落在肩头。

科学家无法解释,也不再试图解释。

他们只是默默将这座碑纳入“非物理影响地标”名录,并在备注栏写下:

>“本区域长期检测到异常情感共振,峰值出现在人类说出‘对不起’或‘我爱你’时。建议:允许眼泪存在。”

而在某个雨夜,小女孩已长成少女,抱着祖母的照片坐在窗边。窗外风雨交加,她轻声说:

“奶奶,今天我关门了。”

片刻沉默后,她又补充:

“但我留了一条缝。”

风钻进屋子,吹动窗帘,一张泛黄的纸片从相册中滑落。她捡起来,发现是祖母年轻时的笔迹,写着一首从未听过的诗:

>“门不必常开,也不必紧闭。”

>“心若记得,风自会传话。”

>“你问我去了哪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