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征伐匈奴(第1页)
第8章征伐匈奴
大景平阳关守将、骑都尉梁无疾,洛阳高门梁氏子弟。父亲梁显之,是大景安灵台。梁氏自大景成帝开始,历代担任安灵台,观测黄道以及星象,为大景制定天文历法。
梁显之生了四个儿子,本应该在四个儿子之中挑选传人。大儿子梁无钩夭折,二次子梁无怠学习了梁显之本领,在梁显之去世之后,将继承安灵台一职。三子梁无晦资质平庸,读书与天文都不擅长,只能在洛阳城谋一个城门郎的虚衔。而最小的儿子梁无疾,从小善于骑射,不愿读书。是世代安灵台梁氏的异类。
梁无疾长到十六岁,就向太傅张胡请缨,征战沙场。张胡就把梁无疾授了骑都尉的官职,派遣到平阳关做守将。
张胡这么做,并非出于本意,而是由于梁无疾勇武过人,深得圣上喜爱。梁无疾自幼就在宫中出入,与圣上倾谈兵法。圣上多次在张胡面前提起,想收了梁无疾为义子,都被张胡以不能轻易提高梁氏宗族地位为由,阻拦下来。
本以为西域平靖,梁无疾终身无缘投身战场。却没想到在大景至阳六年,他开始了一生的戎马生涯,至死在大漠征战,再未踏入平阳关以东半步。
这也是梁无疾清点手下五千兵马,准备西进与匈奴交战之前,万万没有想到的命运。
本来廷尉周授告知梁无疾,出兵一万征伐匈奴尸足单于,可是平阳关郡守郑蒿,只同意调拨五千,剩余兵马要留守平阳关。
梁无疾不愿与郑蒿争执,便带领五千步卒,在黎明之前出了关门,一路向西。
梁无疾回首看了看城门,平阳关守军裨将在城头与梁无疾拱手告别。队伍之中,只有梁无疾一人骑马。梁无疾挥鞭,向裨将扬声说道:“最迟三月,我提尸足单于头颅回城。”
随后,梁无疾踏上征伐漠北的不归之路。
《景策》记载:大景至阳六年,骑都尉梁无疾率领五千弓兵,出西塞秋狩。
定威郡郡簿崔焕在城墙上目送梁无疾率领五千步兵西去。到了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梁无疾的后军粮草已整顿完毕,全军一路向西。平阳关外零星的匈奴牧民,早已经在前夜逃散。
景朝自开国至今,就不曾与匈奴有过交战。崔焕看着消失在地平线上的梁军,内心忧虑。匈奴在泰武帝之前,一直是中原军民的大敌。平阳关之战已经过去了三百余年,三百年的休养生息,匈奴应该早就成为了一个庞大的部落联盟帝国。可是这一点,无论是洛阳的圣上、文武百官,还是凉州的平民及守军,都没有意识到。还把匈奴当作简陋粗鄙的牧民对待。
崔焕没有去过西域,但崔焕知道的是,西域商队入关的通牒,从当年纷杂的三十六国关印,到现在,已全部变成了匈奴一国。
只有一个理由能够解释,那就是西域三十六国已经全部被匈奴吞并。一个落后闭塞的松散部落,怎么可能在军事上取得如此的成功?
可是没有人听从崔焕的分析。平阳关郡守郑蒿,昨夜在给梁无疾饯行誓师的筵席上又喝醉了,当众与匈奴女奴**,到现在还醉卧在郡府里,甚至没有到城墙上为梁无疾送行。
而一腔热血的梁无疾,则根本就不把崔焕的分析放在眼中。在他看来,匈奴只是一群手无寸铁的牧民而已。
崔焕最担心的就是这个。梁无疾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要面对的是一个可能比中原疆土更加辽阔的大帝国。而且这个帝国,中原对之,一无所知。
崔焕下了城墙,走到了骑都尉府宅,门人引崔焕进入。梁府里,梁无疾的妻子崔氏正在正厅等待崔焕。
崔氏出阁前是凉州望族崔家之女,是小崔焕十岁的血亲妹妹。一年前,崔氏十九岁,与十八岁的梁无疾婚配。
崔夫人已经身怀六甲,如果不是亲兄长,她本不应该轻易见人。崔焕一脸忧虑,看见崔氏也跟他一样。
整个平阳关,真正在乎梁无疾能否安全回来的,也只有他们二人。
而远在洛阳的圣上,可能早就忘记了对梁无疾的这道谕令,沉迷于炼丹修仙。
崔焕犹豫片刻,对崔氏说:“你独身一人在平阳关,母亲一定会惦记,不如跟我一起回定威吧。”
崔氏摇头,“梁君说他三个月就能回来。”
崔焕苦笑,“行军打仗,军情瞬息万变,哪有算准日子的道理。”
崔氏又说:“我现在行动也不方便,身体经不起沙海的风沙。若是坏了梁家的骨血,怎么向梁君交代。”
崔焕知道崔氏说得有道理,现在的确无法让崔氏跟随他回定威。但是平阳关杀机已现,他也别无长策。只有听天由命。
崔焕辞别崔氏,从平阳关穿越沙海回定威。如果崔焕能够看到一年之后平阳关陷入火海,一定会后悔此刻没有极力劝说崔氏回定威郡。这是后话。
梁无疾黎明整顿军队,清晨出发,行军六十里,前方三十里是鹿谷。鹿谷夹在两座赤山之间,谷中有水源,当地人称为鹿泉。当年须不智牙进犯中原,攻打平阳关前最后休整的驻地,就在鹿谷。
梁无疾已经派遣细作,知道匈奴在鹿谷集结了军队。如果当今匈奴的尸足单于要重复当年须不智牙的征途,那么必定要在鹿谷休整。
梁无疾第一次带兵,决断谨慎,就在距离鹿谷三十里处扎营。夜间,梁无疾召集副将,决定第二日清晨急行军,赶在辰时进攻鹿谷。
梁无疾整夜无眠。他自幼在圣上身边学习兵法,那时候圣上还没有被滕步熊蛊惑,沉迷修仙,而是励精图治,决心扫**漠北。不止一次对梁无疾说,今后平定匈奴,就靠竖子了。
梁无疾被调遣到平阳关做守将的那天,圣上曾私下召见梁无疾,交给梁无疾一个锦囊,告诉梁无疾,当他击败匈奴,俘获匈奴王之日,就是打开锦囊之时。
梁无疾的兵法全部得于圣上,自己一直等着圣上下谕令出兵北伐。这几年所有百官都以为圣上昏聩,梁无疾也对圣上失望。没想到守备平阳关三年,每日操练,终于等到了圣上的谕令。圣上并没有忘记当年与梁无疾的约定,君臣扫**漠北的雄心仍在。
梁无疾在军营里,拿出圣上亲赐的锦囊,不住摩挲,知道自己决不能失败,锦囊在,如同圣上亲征,扫**漠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