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洛阳惊变再授雄兵北上(第1页)
洛阳,皇城大殿。平定常山黄巾的喜悦,如同醇酒的余香,还未彻底散去。汉灵帝刘宏的脸上,甚至还挂着几分轻松的笑意。然而,这短暂的宁静被一声凄厉的“报——”字撕得粉碎。一名风尘仆仆的信使,连滚带爬地冲入殿中,手中高举着染血的奏报,声音嘶哑。“陛下!冀州八百里加急!”张让眼皮一跳,快步上前,从信使手中接过奏报,呈送给御座上的汉灵帝。大殿之内,瞬间落针可闻。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在那份奏报上。汉灵帝展开奏报,只看了一眼,脸上的血色便迅速褪去,变得一片煞白。“混账!”他猛地将奏报摔在案上,胸膛剧烈起伏,刚刚的好心情荡然无存。“这张牛角是何人?褚燕不是已经败了吗?八万!八万黄巾余孽!”“他们想干什么?想翻天吗!”张让连忙捡起奏报,快速扫过,脸色也变得极为难看。奏报上的内容,让殿内所有官员都倒吸一口凉气。逃窜的黄巾渠帅褚燕,竟然与中山、常山、赵国等地的黄巾余部合流,投奔了贼首张牛角。二人纠集了近八万之众,自称“黑山军”。张牛角为元帅,褚燕为先锋,其兵锋直指中山国,意图凿穿中山,与巨鹿郡的地公将军张宝遥相呼应!一旦这两股黄巾贼寇汇合,整个冀州北部将彻底糜烂,成为一个谁也啃不动的黄巾巨头!“陛下!”一位大臣出列,声音发颤。“如今卢中郎将正在邺城与张角主力对峙!”“皇甫将军和朱将军也在长社牵制波才主力,我等……我等中央军,已无兵可调啊!”这番话,如同一盆冰水,浇在了汉灵帝的头顶。是啊,能打的精锐全都派出去了。现在,国库空虚,兵力捉襟见肘。难道要眼睁睁看着那八万黑山军和张宝的数十万大军连成一片?一想到那个后果,汉灵帝就感觉一阵天旋地转,额头上冷汗涔涔。朝堂之上,一片死寂。就在这令人绝望的沉默中,张让眼珠一转,立刻上前一步。“陛下!老奴有一人可举!”汉灵帝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急切地问道:“谁?快说!”张让尖着嗓子,声音却异常响亮,回荡在整个大殿。“常山太守,刘景!”他高声道:“陛下请想,刘景以三千兵马,旬月之间便平定常山褚燕三万黄巾,俘虏上万!”“此等战绩,堪称国朝栋梁!其人智勇双全,治军有方,对付黄巾贼寇更是经验丰富!”“如今黑山军虽有八万之众,但不过是乌合之众,一群残兵败将罢了!”“只要让刘景总领常山、中山两郡兵马,以雷霆之势北上。”“定能将这股贼寇扼杀在摇篮之中!”张让的话,让汉灵帝浑浊的眼睛里,重新亮起了光。对啊!刘景!那个给他带来巨大惊喜的年轻人!那个用辉煌战绩狠狠打了袁隗一记耳光的后起之秀!他的目光扫向太傅袁隗,带着几分询问,也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威严。袁隗站在那里,老脸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心中恨不得将刘景千刀万剐,但此刻,他却一言不发。让他去?好啊!八万黑山军,可不是吃素的,地方兵的战斗力怎么抵挡得住相差近10倍的兵力差距。这根本就是一个烫手的山芋,一个巨大的火坑!刘景若是胜了,固然让他不爽,但若是败了……那便是万劫不复!到时候,这张让举荐之人兵败身死,看他还有什么脸面在自己面前嚣张!坐山观虎斗,借刀杀人。这才是万全之策。见袁隗罕见地没有反对,汉灵帝心中大定。他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好!就依张常侍所言!”“传朕旨意!命常山太守刘景,整合常山郡兵力,即刻北上中山郡。”“总领中山郡一切军政事务!务必,给朕将这张牛角、褚燕之流,尽数剿灭!”“朕,要他们的脑袋!”圣旨一下,快马加鞭,飞速奔向常山。朝会散后,太傅府。袁绍跟在袁隗身后,脸上满是困惑和不甘。“叔父,为何要同意张让那阉人的提议?”“那刘景小儿风头已盛,若再让他立下此等大功,日后岂不更难制衡?”袁隗停下脚步,转身看着自己这个侄子,浑浊的老眼中闪过一丝精明。他轻抚着花白的胡须,冷笑道:“本初,你看事情,还是太浅了。”“八万黑山军,岂是易与之辈?此战,凶险万分。”“我若举荐旁人,胜了还好,若是败了,丢的是我袁家的脸面。”“可让刘景去,就不一样了。”袁隗慢条斯理地分析道:,!“他若是败了,正好遂了我们的愿,朝廷没了这员猛将,张让也失了臂助。”“他若是侥幸胜了……哼,一个毫无根基的寒门子弟,功劳越大,死得越快。”“你以为,朝中那些人,会眼睁睁看着他坐大吗?”袁绍听得瞠目结舌,随即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无论胜败,对刘景都不是好事!“叔父深谋远虑,侄儿佩服!”袁绍躬身行礼,心中对这位叔父的权谋之术,愈发敬畏。……常山郡,郡守府。“府君!洛阳急使,圣旨到!”刘景心中一凛,立刻起身,率领贾诩、高顺等人出府接旨。当宣旨太监那尖细的嗓音,念出“总领中山郡军政事务,剿灭黑山军”的旨意时。在场所有人的脸色都变得凝重起来。送走天使,刘景手握着那份沉甸甸的圣旨,眉头紧紧锁起。他知道,一场比之前所有战斗加起来都更凶险、规模更宏大的战争,已经避无可避。乱世之中,想要安稳,本身就是一种奢望。唯有迎难而上,将一切威胁彻底碾碎!书房内,贾诩铺开地图,神色前所未有的严肃。“主公,朝廷这是将我们架在火上烤啊。”他的手指在地图上重重一点。“黑山军号称八万,虽然大多都是农民军。但是他们久居山林,熟悉地形。”“又有褚燕这等熟悉我军战法之人为辅,极难对付。”贾诩继续分析道:“他们的优势是人多势众,悍不畏死。”“劣势,则是令出多头,粮草不济,装备更是简陋不堪。说到底,还是一群流寇。”“我们此去中山,必须做好万全准备。”贾诩的眼神锐利起来。“兵员,必须扩充!至少要收拢各县的兵同时再招揽一些青壮扩充至一万五千人!”“粮草,要带足三月之用!神臂弩的箭矢,火油,各种守城和野战器械,更是一样都不能少!”“这是一场硬仗,也是一场消耗战!”刘景重重地点了点头,贾诩的分析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文和放心,我明白。”他转身,目光扫过高顺、关羽、张飞、赵云等人。“传我将令!”刘景的声音铿锵有力,在书房中回荡。“全郡动员!聚拢各县兵马,再征召青壮入伍,五日之内,我要看到一支一万五千人的大军!”“告诉所有新兵,跟着我刘景,不仅能吃饱饭,更能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告诉常山百姓,黑山军不除,常山永无宁日!此战,是为了他们自己,为了他们的妻儿父母!”命令一下,整个常山郡,这台刚刚恢复运转的战争机器,再次以惊人的效率轰鸣起来!得知刘景要亲自率军北上平叛,那些刚刚归附的将士们,非但没有畏惧,反而个个摩拳擦掌,士气高昂。在他们心中,刘景就是不败的战神!而那些刚刚分到田地,过上安稳日子的百姓,更是积极响应。他们踊跃送子弟参军,家家户户都拿出存粮,支援前线。他们比谁都清楚,这来之不易的好日子,是谁带来的。要守护这份安宁,就必须支持他们的太守大人!短短数日,粮草堆积如山,兵员也迅速满编。一支由三千老兵为骨干,各县五千兵马、新招揽的七千人共计一万五千的大军,集结在元氏县城外。刘景身披甲胄,立于高台之上,目光如电,扫过下方黑压压的军阵。“文和你领三千兵马驻守常山,守护好我们的后方!”“主公放心!后方有我在,必定固若金汤!”贾诩沉声说道。刘景拔出腰间环首刀,直指北方。“其余一万两千人马!”“目标,中山!出发!”:()三国:耕耘一次,就能获取一百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