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两万流民的劳动力(第1页)
真定县,常山郡府。巍峨的门庭前,气氛肃杀。往日里耀武扬威的郡兵,此刻却个个面带紧张,手紧紧按在刀柄上。警惕地盯着府外那些眼神麻木的流民。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绝望和腐朽混合的酸臭味。刘景和贾诩的马车抵达时,没有引起任何波澜,只是在郡兵的引导下,从侧门悄然进入了后堂。“哎呀!明远来了!”刚一踏入堂中,郡守冯循就满脸堆笑地迎了上来,热情得过分,一把抓住刘景的手臂,用力摇晃着。“本府可是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把你给盼来了!”他的笑容太过刻意,眼底深处的焦躁和算计,却怎么也藏不住。刘景不动声色地抽出手臂,拱手行礼,姿态不卑不亢。“下官刘景,见过府君。”贾诩跟在身后,也躬身一礼,随后便垂下眼帘,站立一旁,像个毫不起眼的影子。“坐,快坐!”冯循热情地将刘景按在客座上,亲自为他斟茶,嘴里却已经开始了他的表演。几句无关痛痒的寒暄过后,冯循脸上的笑容瞬间垮塌,换上了一副愁云惨淡的表情,重重地叹了口气。“明远啊,你也是一县之主,想必也知道,如今这日子,有多难熬啊!”他猛地一拍大腿,声音都带上了哭腔。“你看看城外!那都是人啊!不是牲口!”“流民!遍地都是流民!从青州来的,从冀州别处来的。”“黑压压的一片,把真定城围得水泄不通!”“这些人,没吃的,没穿的,眼睛里冒着绿光!再这么下去,他们就要吃人了!”冯循越说越激动,站起身在堂中来回踱步,双手挥舞,唾沫横飞。“还有那些该死的太平道妖人!天天在流民堆里煽风点火。”“我抓了一批又来一批,杀了几个又冒出十几个!”“他们就是想造反!想把我们这些朝廷命官的脑袋,都挂在城墙上!”他突然停下脚步,死死地盯着刘景,将郡府的无能和朝廷的昏聩渲染到了极致。“朝廷呢?洛阳的那些大人们呢?他们只会下一道旨意。”“让我们赈灾!赈灾!”“钱呢?粮呢?屁都没有!”“明远,我这个太守,当得窝囊啊!”一番声情并茂的哭诉后,冯循终于图穷匕见。他走回刘景面前,双手按住他的肩膀,言辞恳切,眼神里带着一种不容拒绝的“期盼”。“所以,这安置流民的重任,本府思来想去,整个常山郡,也只有你能担得起了!”“元氏县在你治下,政通人和,百姓富足!你刘明远,是能臣!是干吏!”“本府决定,将郡外大半的流民,都交由你元氏县安置!”他加重了语气,话语里透着不容置疑的命令意味。“这是郡府对你的信任!也是你身为下属,为本府分忧的应尽之责!”整个大堂,瞬间安静下来。空气仿佛凝固了。刘景端着茶杯,指尖轻轻摩挲着温热的杯壁,脸上毫无波澜。他甚至没有去看冯循,只是低头看着杯中沉浮的茶叶。冯循的算盘,他一清二楚。这是要把一个随时可能爆炸的火药桶,整个扔到元氏县。成了,功劳是冯循的,他领导有方。败了,出了民变,黑锅就是他刘景的,他治理不力。把大半流民甩给自己,再把其它小半甩给其它县!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可偏偏,这火药桶里,包裹着他最需要的东西。劳动力!那十一万亩的官田,正嗷嗷待哺,需要无数双勤劳的手去耕种。这些流民,就是最好的来源!站在一旁的贾诩,眼角的余光始终锁定着冯循,他捕捉到了冯循话语中的每一个陷阱,也看穿了刘景内心的盘算。他悄无声息地,向刘景投去一个极度隐晦的眼神。可以接。但,不能白接!刘景终于抬起头,脸上露出一副“勉为其难”的沉重表情,他长长地叹了口气,将茶杯放下。“府君,您这是……太看得起下官了。”“元氏县虽然薄有积蓄,但终究只是一个小县,要安置数万流民。”“这……这压力实在是太大了。”他皱着眉头,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就在冯循脸色微变,以为他要拒绝时,刘景话锋一转。“不过,府君有命,下官岂敢不从?为府君分忧,乃是下官分内之事。”“这样吧,下官拼尽全力,可以为郡府安置四千户流民,大概两万人左右。”冯循一愣,随即心中狂喜!两万人!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他本以为刘景最多答应个一万了事!“好!好啊!”冯循激动地一拍桌子。“明远果然是本府的肱股之臣!”刘景摆了摆手,表情依旧凝重,开始详细解释他的“难处”和“规划”。,!“府君,这两万流民,下官打算,将其中一半以上,安置为官田佃户。”“让他们开荒耕种,至少能有口饭吃。”“至于剩下的人,元氏县正在筹备一些手工业作坊。”“比如砖窑、织坊,可以吸纳一部分劳力。”“虽然初期投入巨大,府库压力沉重,但下官相信,只要熬过今年。”“长远来看,这对我元氏县,对整个常山郡,都是一件大好事!”刘景把接收流民,说成了一件自己要勒紧裤腰带,才能完成的艰难任务。冯循听得连连点头,心中对刘景的“识大体”赞不绝口。就在这时,刘景话锋再转,看似不经意地提道:“府君,说起来,下官自上任元氏县令以来,修水渠、建城墙、平豪强、整吏治,也算是做出了一些微末的成绩。”“这些事情,下官人微言轻,不敢向朝廷表功。”“但若是由府君您,将这些政绩汇总,作为您领导常山郡的功绩上报朝廷,那就不一样了!”刘景微微欠身,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恭敬。“奏报之中,自然是以您为首功,您高瞻远瞩,领导有方。”“下官不过是您麾下的一名干将,在您的指导下,才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果。”“如此一来,您在朝中有了面子,下官也算是在您麾下有了功绩。”“府君,您看,这岂不是一举两得,皆大欢喜的双赢之局?”冯循的眼睛,瞬间爆发出璀璨的光亮!他整个人都像是被一道天雷劈中,醍醐灌顶!对啊!他正愁着自己毫无建树,无法向朝廷邀功,甚至可能因为流民之事被问责。刘景在元氏县搞出的那些动静,他早有耳闻!那可都是实打实的政绩!现在,刘景不仅帮他解决了流民这个天大的麻烦,还主动把政绩打包送到了他的嘴边!这哪是下属?这简直是亲爹!“好!太好了!”冯循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狂喜,猛地站起来,用力拍着刘景的肩膀,脸上的笑容真诚无比。“明远!你放心!你的功劳,本府都记在心里!”“等奏报上去,我一定会在朝中为你美言几句!”“让你刘明远的名字,响彻朝堂!”:()三国:耕耘一次,就能获取一百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