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数学模型初构(第1页)
雪山石室的冰壁上,陈玄用炭笔勾勒的几何图形正随着灵气流动微微发光。五枚微粒悬浮在图形的五个顶点,形成的正五边形每个内角恰好108度——这个角度与监察使金色微粒的共振频率存在03赫兹的差值,是防御阵第一层防护能生效的关键参数。“这是灵气波动的正弦曲线。”他指着图形下方的波浪线,每个波峰到波谷的距离都标注着精确数值,“当微粒能量达到37焦时,曲线会出现02秒的平波期,这是高维算法的盲区。”苏璃的银镯悬在图形中央,蓝光将这些数值转化为立体的星图投影,让抽象的数学符号有了具象的对应。从冰川撤退时,陈玄特意收集了监察使溃散的金色微粒。此刻,这些微粒被封在特制的玻璃容器里,在数学模型的坐标系中呈现出诡异的规律性——它们的运动轨迹始终围绕着某个虚拟的焦点,形成类似彗星的抛物线,焦点坐标恰好是(7,17),与药铺十七人的牺牲数量和七月初七的时间节点暗合。“高维算法的底层逻辑是圆锥曲线。”陈玄在雪地上列出一组方程,x249+y237=1的椭圆方程,完美覆盖了五枚微粒的能量分布范围,“每个坐标轴都对应着不同的参数:x轴是时间,y轴是灵气浓度,z轴则是微粒的共振强度。”苏璃的银镯突然投射出监察使的记忆碎片:高维文明的主脑正在升级算法,新增的“混沌参数”能干扰数学模型的预测精度。这些参数以07秒为周期随机波动,恰好卡在陈玄模型的平波期——这意味着他们必须在模型中加入随机变量的修正项。“需要引入概率论。”陈玄的指尖在雪地上划出正态分布曲线,“当混沌参数出现的概率低于37时,防御阵的能量输出会自动补偿波动值。”他突然想起药铺的药渣分布,那些看似杂乱的残渣数量,其实遵循着泊松分布的规律,“原来掌柜早就在用统计学传递信息。”第六枚微粒的线索在模型运算中逐渐清晰。当陈玄将五枚微粒的坐标代入方程时,解集中出现了负数解——在三维坐标系中,这代表着地下深处的位置。而负数的绝对值137,恰好是沉船到雪山的直线距离(单位里),这意味着第六枚微粒藏在连接两地的地脉断层中。“模型预测的误差率是47。”陈玄用《万象轨迹术》验证结果,发现误差来源与蚂蚁轨迹的分形维度有关,“需要加入分形几何的修正因子,这些蚂蚁的运动轨迹看似无序,实则是迭代函数系统的产物。”他在方程中加入z=s(x)+s(y)的分形项,模型的精度立刻提升至983。突然,雪地上的方程开始扭曲,数字自行重组为新的符号——这是高维文明在尝试篡改模型参数。陈玄迅速用银镯的蓝光锁定关键参数,那些符号在蓝光中剧烈挣扎,最终化作监察使的虚影:“你的模型逃不出高维算法的掌心,就像π永远算不尽小数点后的秘密。”“但π的无限不循环,恰恰是对抗你们的武器。”陈玄将苏璃的血脉能量注入模型,银镯蓝光与微粒共振产生的数值,在方程中形成了无限不循环的无理数序列,“这些永远无法被精确预测的数值,就是防御阵的终极防火墙。”模型在此时完成了最终构形:以五枚微粒为顶点的正五边形,外接着由分形曲线组成的能量环,每个环的半径都是前一个的1618倍(黄金分割比)。当陈玄输入“七月初七”的时间参数时,模型中心突然亮起红点,那是第六枚微粒的精确坐标——位于地脉断层的73米深处,周围环绕着与蚂蚁酶同源的能量场。“它在等待分形能量的激活。”苏璃的银镯贴近模型,蓝光中浮现出断层的剖面图,“那里的地脉能量每17分钟出现一次黄金分割波动,与模型的能量环频率完全同步。”陈玄将模型参数刻在银镯内侧,这些数字与星图符文形成奇妙的呼应。他知道这个初构的模型还需要实践检验,但此刻,那些跃动的方程已经指明了方向——数学不仅是解析世界的工具,更是反抗高维收割的利刃,就像蚂蚁用细小的足迹,在大地上写下颠覆秩序的密码。监察使的虚影在模型完成时消散,但陈玄能感觉到,高维文明的算法已经锁定了这个模型。下一次交锋,将是数学与高维逻辑的直接碰撞,而他手中的方程,就是最锋利的武器。两人收拾行囊向地脉断层出发时,雪地上的模型印记正随着灵气流动闪烁,仿佛在计算着胜利的概率。:()星轨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