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供销社不卖猪肉吗(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归南怕他噎着忙去给他倒了碗水送下去,咽下包子二狗摸了摸嘴还有些意犹未尽:“还是肉包子香。”

归南:“哪来的肉包子,是菜包子,就是没吃出来是什么菜,这时候刚开春,也不知家福婶子从哪儿弄的青菜。”

二狗:“这是苜蓿,地里有的是。”

归南疑惑:“地里的苜蓿不是喂牲口的吗?”

二狗:“是喂牲口的,但现在刚开春苜蓿芽正嫩,人也能吃的,今儿早上我娘还采了一筐回来说晚上蒸菜团子呢,不过我娘可不像队长家舍得放这么多猪油。”说着又吞了下口水,显然两个包子没解馋,也难怪,这时候粮食都是定量按人口工分供应,能吃饱饭不饿肚子就是好日子了,也就过年能吃上顿肉,人人肚子里干巴巴的没油水,猪油蒸个菜包子都是求之不得的美食。

归南忽想起昨儿二狗给自己送来的那一小碗猪油炒蘑菇,心里更过意不去了,二狗这么馋肉,他娘却用猪油给自己炒蘑菇,可见对自己这个外人比亲儿子都好。

自己白吃白喝了这么久,怎么也该对这善良的一家人有所回报才是,或许弄两斤肉回来给这小子打打牙祭?只是这肉去哪儿弄真是大问题。

想着看向二狗:“二狗,咱们村有卖猪肉的不?”

二狗眼睛都瞪了老大,直勾勾看着归南半天才磕磕巴巴的道:“南,南姐姐,问卖肉的做什么?”

归南敲了他的脑袋一下:“傻啊,问肯定是想买呗,你不是想吃肉吗,索性我去买几斤回来,让你娘炖一锅。”

炖,炖,一锅,肉?小家伙咕咚咽了下口水:“可,可是,还没过年呢?”

归南:“谁规定过年才能吃肉了。”

小家伙挠挠脑袋:“可,可是我也不知道去哪儿买肉,以前都是过年生产队分给每家猪肉,谁家也不舍得买啊,队长家都是过年的时候攒下的腊肉腌肉。”

归南:“不是有供销社吗,供销社难道不卖猪肉?”

小家伙脑袋摇的拨浪鼓一样:“供销社在公社上呢,而且供销社就管年底收生产队交上去的活猪,不卖猪肉的,倒是听三顺哥说,县城里有专门卖猪肉的铺子,不过得用肉票子才能买,肉票子只有城里人有,咱乡下没有。”

归南拍了他一下:“你小子还真知道不少。”

小家伙嘿嘿乐:“都是听三顺哥说的,三顺哥天天往外跑,哪儿都去,县城也去,什么都见过,什么都懂。”语气里对三顺很是崇拜。

归南心道,队长郑家福估摸怎么都想不到,自家最没出息的小儿子已经成了村里这些小子们的偶像,这是孩子的本性,迫切的想知道村子外面的世界什么样儿,从这一点看郑三顺很有前瞻性吗,看来自己得找郑三顺研究怎么买肉了。

二狗走了,归南回屋插上门,去老爷子屋里,从床底下拉出个皮箱子,年头长了,箱子已经老旧的不成样子,却依旧能看出做工精致考究,也是因为老爷子留下的这些东西,更让归南觉得老爷子的身份不一般,这种皮箱子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可不是一般人家能有的。

从兜里摸出把钥匙,把皮箱子上的锁打开,箱子里是老爷子的遗物,除了医书跟老爷子的行医笔记还有一个古朴华丽的匣子,古朴是因匣子的成色,华丽指的是匣子上镌刻的缠枝牡丹纹,祖父喜好古董以至于归南也略懂些皮毛,这个匣子的木质归南没看错的话应该是檀木,而且是檀木里最贵的紫檀,匣子上的缠枝牡丹纹一看就出自名家之手,先不说匣子里有什么,只这个匣子拿到后世的古董市上就能卖出天价,从这个匣子更能推测出这位老爷子绝非常人。

匣子上另有一把小锁,这是归南的烦恼,从她醒过来把这里翻了个遍也只找到了打开皮箱子的钥匙,这匣子上的钥匙怎么也找不着,所以至今也没打开这个匣子,自然更不知道匣子里有什么宝贝。

除了这个古朴华丽的匣子,就是老爷子留下的医书跟亲手记录并装订成册的医案笔记了,医案总共有十本,这几天归南一直看的就是这些,她看的很慢,这么多天了才刚看完一本,实在是老爷子记的每个医案都值得深入研究,而且,她看书的时间不多,毕竟白天得下地干活。

每天看完归南仍会把笔记放回箱子,下次看的时候再过来取,这是她跟着爷爷时养成的习惯,或许在她的潜意识里已经把这位过世的老爷子当成跟爷爷一样的长辈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