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5腾冲(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有人问她,小月亮,那个石锅是野生菌吗?会不会见小人?

她回:是呀,来到云南怎么能不吃菌子?不要担心,现在的餐厅应该都比较谨慎,肯定是做熟了的。

。。。。。。实际呢?迟肖仔细回忆了下,要是他没记错,刚刚窗边那位点了个一人份的野生菌火锅,计时器都已经响了,餐具都拆了,她硬是盯着锅又咕嘟了五分钟,这才敢下筷子。

还有人顺着话题问,月亮月亮,和顺有没有美食推荐打卡地?

得到回复:。。。。。。balabala中午吃的这家味道还行,就是卫生不太讲究。

迟肖眯起眼睛,点开评论区的图片,放大再放大——茶水壶口上,落了只虫。

他看向自己手边的茶壶,再看看自己的杯子,一时无语,拎起来,站起身,把手机和茶壶一起递给正忙活着的苗晓惠,什么都没说。

有些事情不重要。有些事情很重要。

半分钟后,苗晓惠把手机还给他,叫上苗誉峰和另外一个负责卫生的服务生,到后面开会去了。

-

另一边。

奚粤足足逛了一整天,天黑了才回到民宿。

民宿小院子里,盛澜萍正借着一盏小灯,在给晾晒的干干爽爽的佛手瓜装袋,奚粤有点累,本来想直接上楼歇着,但想到早上出门时只有自己一个人在,还是把行李箱的事儿和盛澜萍说了。

盛澜萍对奚粤笑,说她看到箱子了,那是她孙子盛宇给她买的一些吃的和日用品,托人顺路带回来的。

说着还给奚粤搬了一个小板凳,在自己旁边。

奚粤也就坐下了。

其实和老人的对话不是太轻松,盛澜萍的普通话不好,一两句还行,多了就拐回云南话了,一老一少只能连比划带猜。

奚粤问:“奶奶您说的是腾冲本地话吗?”

盛澜萍说不是,她是昆明人,以前说昆明话,后来走的地方很多,楚雄昭通玉溪都呆过,现在的口音有点四不像。

奚粤问:“您儿女呢?”

盛澜萍摆摆手,笑。

她只有一个儿子,跟他爸一样不学好,年轻时候爱赌,抛家跑了,这些年杳无音讯,后来儿媳妇也走了,给她留了个孙子。所以这么多年,她就带着孙子到处走,四处打工,直到把孙子养大,她也从一个老太太,变成更老的老太太。

奚粤眨眨眼,自觉不好再问,便把话题转到了老人正忙活的那几个簸箕上。

她问:“那个,像苔藓一样,是什么?”

盛澜萍说了好几次,奚粤都没听明白,最后百度查到的,是回心草,自己采的,自己晾的,有人收这个,还挺贵的。连那些野生菌佛手瓜一起,晾好了再托人带走,去卖。盛澜萍不懂具体应该怎么卖,所以要拜托年轻人。

奚粤又想起了那位饭店老板。

她放空了一会儿,坐在小板凳上伸伸腿,又伸伸胳膊,望向门口的斑驳的石槛。

“您这民宿,为什么起这个名字啊?有寓意吗?”

民宿叫玛尼客栈。

其实奚粤昨天就想问了,没找到机会,这名字有点藏族风情,不知道和云南有什么关联。

盛澜萍摇摇头,说她也不知道,孙子起的,还告诉奚粤,要是以后有机会去大理呢,也要住玛尼客栈,她会和孙子说,用便宜的价格,住大大的房间。

讲到这里,奚粤终于还是把疑问问出口:“您怎么不跟孙子一起生活呢?去大理?”

盛澜萍又笑。

她觉得大理人多啊,吵啊,心脏受不了。和顺好,和顺更安静,而且孩子现在好起来了,忙事业,她一个老太太,做什么要去添乱,养孩子就是这样的,该抓的时候要抓,该放的时候要放。

-

聊了一个多小时才上楼。

奚粤洗完澡,门响了。

盛澜萍大概是知道隔音不好,来到奚粤房间的卫生间,踩着梯子,把换气扇阖上了,这样能隔绝一部分邻居的噪音,然后又给奚粤抓了一把玫瑰花,让她泡热水喝。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