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6章 收视率双破2被时代遗弃的老狗的破防(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这种场景,让他身为男人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满足。

虽说他身高只有一米六,体重却有180斤,脑袋形状像个三角形,再搭配上眼晴、嘴巴和下巴,整体看上去活像只蛤。

可谁让他是文化人呢?

那个年代,尤其是搞影视行业的,自带一种“高逼格”的光环,就是容易受人崇拜和嚮往。

也正因如此,他才能那么瀟洒。

打著“著名编剧”的幌子四处骗钱,再哄著煤老板们掏出真金白银投资,日子过得好不愜意。

他能拉著一群人组成队伍,在剧组里吆五喝六地指挥。

拍戏拍到一半,就以“超支”为由,找煤老板继续加钱。

当然,他们没港台那些影视团伙那么胆大,也不敢把煤老板惹急。

但即便如此,也足够他们赚得盆满钵满,

至於拍出来的电视剧能不能卖钱、有没有人看,那都是后话。

反正他们在拍摄过程中,早就把该赚的钱揣进了腰包。

这就像后来短剧行业热火朝天的时候,无数普通人被忽悠得倾家荡產。

可那些拍短剧的导演、对接人,却一个个赚得盆满钵满,本质上是一个道理。

当然,也不是所有煤老板都亏了,就像也有少数人靠短剧挣了钱一样。

但这种“盈利”的概率,跟买彩票中大奖差不多,偶尔有一两个成功案例,当个乐子听听就行。

毕竟拍短剧的人,从来没给普通投资人发过匯款单。

那些满天飞的“某短剧赚了几千万”的新闻,也从来没人去验证核查过,不过是隨口传播的头罢了。

这跟当年忽悠煤老板的套路,简直如出一辙。

只不过相比之下,煤老板的“情操”还高一点。

他们投资影视,很多时候本就不是为了赚钱,更多是为了满足虚荣心。

“哎~要是时光能一直停在那个年代多好。”

汪海霖咂咂嘴,满是回味地感慨:“现在发展得这么快有什么好?还是以前的日子舒坦啊!”

他揉了揉眼睛,抠掉眼角的眼屎,打开微博刷起了动態。

作为编剧,他早就习惯了这种昼夜顛倒的生活。

毕竟很多作家都喜欢在晚上创作。

他也跟著“效仿”。

可混了快二十年,他虽说一直顶著“著名编剧”的头衔,却拿不出一个像样的项目,参与的作品基本全是扑街货。

唯一能拿出来撑场面的,就是厚著脸皮说自己是《铁齿铜牙纪晓嵐》的“联合编剧”。

可稍微深扒一下就知道,这个联合编剧水分大得很。

既不是整部剧的核心编剧,也不是完整负责某几集,顶多是蹭了某一集的边角,甚至连那点內容都不是他写的,纯粹是硬凑上去掛名的。

可想而知,他这个著名编剧的名號,到底掺了多少水。

汪海霖看著微博上那几方粉丝,心里满是鬱结。

这些基本都是钱刷的殭尸粉,连个真实互动都没有。

如今影视行业如火如茶,可圈里人谁不知道他的真实水平?

平常在网上忽悠忽悠不懂行的网友还行,遇上稍微了解行业的人,根本没人吃他那套。

毕竟现在影视圈的玩家早已换了一拨。

网际网路平台、大型商业地產集团、金融关联企业这些入场者一个个实力雄厚、心思镇密,哪是他能招惹或接触到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