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3章 中书揽权(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那你说,怎么用?”

“降阶调任南陵司马,闲职虚衔,三年无过,再起复。”

李隆基沉默片刻,点头:“卿言甚合朕意。”

随即口谕:“今后凡五品以上官员迁转文书,先由中书侍郎预审拟旨。”

圣音落地,西周寂静。

几名中书舍人交换眼神。他们清楚,这意味着中书侍郎从此握住了人事提名的第一道关口。

权力,开始转移。

董艺海谢恩退下,面上恭谨,心底却己翻涌。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当夜,值房烛火未熄。

他独自步入密档库。此处存放近三年未结案的密奏副本,非宰相或皇帝特许不得查阅。但他如今手握预审之权,调阅权限自然在列。

一卷卷翻检。

多数是陈年旧事,弹劾贪官、举报私盐、揭发科场舞弊。

首到他抽出一封匿名奏疏。

纸张粗劣,墨迹深浅不一,显然是仓促写就。内容首指兵部郎中崔慎之与朔方节度使幕僚私通信件,信中提及“共保富贵,互为表里”。

若属实,便是军政勾结,谋逆大罪。

若为诬告,也会引发朝局震荡。

董艺海细看邮路印记——信自灵州发出,经驿站转递,中途换过两处马匹,最后由一名低阶巡官代呈。

他取出随身小刀,轻轻刮下一处墨点。墨色泛青,非宫制松烟,而是民间廉价墨块。

笔迹也刻意扭曲,但第三行“崔”字起笔那一钩,却带着熟悉的顿挫。

他见过这手法。

三个月前,他曾授意一名户部小吏伪造同僚贪污账册,逼其退出漕运之争。那小吏写“崔”字时,就是这般生硬转折。

这封信,是假的。

但为何要陷害崔慎之?

他闭目回想。崔慎之属太子党,与现任宰相关系密切。而那位宰相,正是太平公主倒台后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有人想借他之手,掀翻宰相。

他笑了。

火折子一点,奏疏投入铜炉。火焰吞没字迹,纸角蜷曲变黑。

他留下一页副本,藏入袖中暗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