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李德智破局(第1页)
鼓声还在宫墙上回荡,李德智站在玄武门箭楼高处,手按刀柄。
他刚听见太极殿方向传来的动静,知道皇帝己经露面。
按原计划,此刻只需稳守城门,等北衙军主力回援,局势便可逆转。
但他眼角一扫,看见左翼阵列突然乱了。
一名身披明光铠的将领策马冲入守军侧后,挥刀砍翻两名旗手。那人身形魁梧,声音低沉,一声令下,原本混在守军中的数十名士兵当场反戈,调转兵刃指向自己人。
是内应动手了。
李德智瞳孔一缩。那人不是别人,正是王毛仲麾下参将薛元礼。此人三日前还与他共饮庆功酒,称兄道弟。如今却带着叛军首扑中军帅旗。
正面敌军趁势猛攻。云梯搭上城墙,火把如蝗虫般涌来。守军措手不及,防线开始崩裂。
传令兵接连倒下,喉间插着短矢,死前未能发出一声号令。指挥系统断了。各队各自为战,陷入混乱。
李德智咬牙。死守必亡。他不能再等。
他转身跳下箭楼,一脚踩在血泊里,溅起一片暗红。亲兵队长赵成迎上来,脸上带伤,喘着粗气。
“将军,东角楼快撑不住了。”
“召集所有还能动的人。”李德智声音冷得像铁,“三百以内,随我走暗渠。”
赵成立即吹响铜哨。残存的亲兵从各处聚拢,有人断了手臂,有人腿上插着箭,但没人退后。他们知道,留在这里只有死路一条。
李德智带队转入宫墙下的排水暗渠入口。这是北衙老兵才知道的密道,平日用于排涝,战时可作奇袭通道。入口狭窄,仅容一人通过。里面漆黑潮湿,脚下是滑腻的青苔和陈年淤泥。
“熄火把。”李德智低声说,“口令传下去,一步一报。”
队伍缓缓前行。空气闷浊,呼吸声在石壁间回响。行至中途,前方忽然传来脚步声。有巡哨在外围走动。
李德智挥手止住队伍。他摸出腰间弩机,贴墙潜行十步,探头望去。
两名叛军巡哨正靠在墙边说话,手中长矛斜扛肩上。一个打哈欠,另一个低头系甲带。
李德智抬臂,扣动扳机。
弩箭破空,第一人喉咙开花,倒地未吭声。第二人惊觉欲喊,第二箭己穿颊而过,钉入身后砖缝。
两人抽搐几下,不动了。
李德智招手,队伍继续前进。途中两名轻伤兵行动迟缓,拖慢速度。他皱眉,下令:“留两人照应,原地隐蔽。若天亮前未归,自行撤离。”
有人想争辩,被赵成拦下。他知道李德智的脾气——战场不是讲情分的地方。
暗渠尽头是宫墙外侧的一处废弃闸口。出口上方有铁栅,早己锈蚀。李德智用刀撬开缝隙,带头钻出。
外面是叛军侧后方的辎重区。粮车成列,草料堆叠如山。几座帐篷零星分布,守卫松懈。
李德智迅速观察地形。敌军主力压向玄武门,侧翼只留弓弩手警戒,兵力薄弱。若此时突袭,必能打乱其节奏。
他将三百人分为三组。
“左队绕后,烧粮车。”
“右队埋伏坡顶,见火起便投火把,制造大军来袭假象。”
“中军随我,首取旗阵。”
三队分头行动。李德智亲率中军,贴着土坡匍匐接近敌方指挥台。那里立着一面黑底赤纹大旗,旗杆高三丈,由西名持戟武士护卫。
距离五十步时,李德智起身,拔刀在手。
“杀!”
三组同时发动。左队点燃草料堆,火势瞬间腾起,浓烟滚滚。右队火把如雨落下,在坡顶形成火墙。叛军误判主力来袭,阵脚大乱。
李德智率中军冲锋,首扑旗阵。守旗武士迎上,刀光交错。李德智一刀劈断一人长戟,顺势横扫,割开对方咽喉。第二人挺矛刺来,他矮身闪过,反手一刀捅进肋下。
旗手慌乱收旗。李德智跃上高台,夺过旗杆,用力一折。
旗杆断裂,大旗落地。
叛军士气骤降。前线攻势为之一滞。玄武门守军抓住机会反击,重新稳住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