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初窥天颜(第2页)
他刚从将军府赶来,铠甲未换,肩头还沾着昨夜查账时蹭上的墨灰。
脑子里全是那三组数据:两千贯虚耗、三百个假名、一支无令出城的骑兵。
太平公主的手,伸得太深。
可现在不能动。
百官列班,丹墀如铁水浇铸,谁敢抬头,谁就是靶子。
董艺海立在中书侍郎队列中间,紫袍袖口齐整。
他扫了一眼政事堂方向,今日中书令位置空着,案前堆着几份盖了“姑阅”的奏疏。
他记得昨晚烧掉的笔记上写过:陇右请兵五千,岭南死人三万,河北十万流民——全被压下了。
他低头默念:只言风月,不涉政事。
刘秋宁站在太医署末位,靴尖对齐石缝。
他想起昨夜悄悄埋了一瓶酒精,药圃抽屉故意没关严,今早去查看时,土有翻动痕迹,药圃有人动过。
他不动声色,目光垂地。
鼓乐起,内侍高唱:“陛下驾到!”
百官跪拜,山呼万岁。
李隆基登临御座,黄袍未动,眼神己扫过全场。
他在找新面孔。
第一个点的是董艺海。
“中书侍郎董延。”皇帝声音不高,“西境奏报引《诗经》‘猃狁孔炽’,你可知此典何意?”
董艺海出列,躬身答:“此句出自《采薇》,言外患紧迫,将士戍边之苦。”
“朕问的是,今日可用否?”殿内一静。
董艺海略一顿:“若比突厥为猃狁,则天子当效周宣王北伐,振武安边。然今西海初定,宜以威德并施,不宜轻启战端。”
李隆基微微颔首:“卿有文心,亦知大体。”
话落,群臣侧目。
一个文官,答得滴水不漏,既捧了圣威,又避了军策。
李德智眼角一跳。
这话说得好听,其实什么都没说。
戏子就是戏子,台上一套,台下一套。
他还未收神,御史中丞王琚突然出列。
“臣启陛下!”王琚声如裂帛,“左骁卫将军李守德,未奉诏令,擅自更改军规,强令士兵晨操、清点器械、重编队列,此举动摇国本,请予严惩!”
话音落地,满殿皆惊。
李德智站着没动。
他知道这事迟早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