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密信往来(第1页)
夜风穿过窗缝,吹得灯焰一晃。
李德智坐在值房案前,手里捏着一张纸。火光跳动,照出纸上几个字:“弹者非公敌,实公主爪牙。”
他没动表情。只把纸翻过来,背面空白。提笔蘸墨,写下两个字:己知。
笔落,纸折。他起身走到炉边,将信投入炭火。火舌卷上来,字迹变黑、蜷曲、化成灰。
亲兵站在门口,等命令。
李德智说:“查北营所有采买杂役,昨夜谁去过茶肆?”
“是张三。将军常让他买笔墨。”
“叫他来。”
一刻钟后,张三到了。三十岁上下,脸上有冻疮,手粗糙。
他跪下磕头:“将军召小人有何吩咐?”
李德智递过一杯热水:“你昨日去城南茶肆,可记得遇见什么人?”
张三低头:“小人买了两支狼毫,一包松烟墨。有个老仆模样的人,坐角落,穿青布袍。他塞给我这张纸,说‘交给将军,赏钱不会少’。”
“你认得他?”
“不认得。但说话带洛阳口音。”
“赏钱给了?”
“给了五文。铜板还在我怀里。”
李德智点头,掏出一把碎银塞过去:“这事别提。以后有人找你送东西,先报我亲兵。”
张三谢了又谢,退下。
李德智坐回案前,盯着炉中余烬。他知道这信不是善意。是试探。
但他也明白——有人想用太平公主当靶子,把他推到前面。
他不想当枪。
可现在,他得装成那杆枪。
***
董艺海在中书省值房整理卷宗。
灯下,他面前摊着三份旧奏章。都是三年内的弹劾案。目标不同,但笔迹出自同一人之手。
他记得这个人。姓周,原是御史台主簿,因言辞犀利被贬出京,如今在公主府当幕僚。
那封弹劾他的奏章,也是这人写的。
董艺海合上卷宗,轻轻吹灭灯。
他没走。坐在黑暗里,手指敲着桌面。
三长两短,停顿,再两长。
这是他在昆曲后台听鼓板时养成的习惯。节奏一乱,戏就塌了。
现在这局,节奏还没乱。
他起身,从柜底取出一小瓶朱砂墨。这是特制的,加了明矾,遇水不散。
他铺纸,用极细狼毫写了一行字:“弹者非公敌,实公主爪牙。”
字迹歪斜,像低级吏员抄录时赶工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