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中小
第46章 漕运之争(第3页)
董艺海也不知。但他知道,那个医生,手里握着比刀还利的东西。
而李德智在边关,带着五千骑兵,踩着烽火前行。
他的监军身边有眼线,每天写密报。
这些报文终将送到李隆基案头,也可能被某些人截下篡改。
到时候,一句“擅自调兵”,就能让他万劫不复。
所以这一局漕运之争,表面是民生政策,实则是三方同盟的第一道裂痕测试。
有人想看看,当其中一个出京,另外两人能不能扛住。
董艺海站起身,推开窗。
长安城灯火零星,坊门将闭。
他看见远处一辆马车驶过永嘉坊,帘角绣着一只青鸟。那是崔氏旁支的标记。车速不快,像是在等人。
他记下了车牌号。
明日早朝,他会提议设立“漕运巡查御史”,专查各地账目虚实。人选他不提名,只说“请陛下择清廉寒门者任之”。
他又会在奏疏里夹一份名单。不是推荐,是备案。上面有十二个人的名字,都是近年科举落第但政绩突出的小官。
他不做主,只提供选择。
这才是最安全的做法。
皇帝喜欢掌控感。你越坦荡,他越不敢动你。
火盆里的纸烧完了。最后一角灰烬飞起,落在他袖口。
他拂去,整衣下阶。
政事堂外,值守小吏躬身行礼。
董艺海点头走过,忽然停下。
“今日可有文书进出?”
“有。傍晚时分,一骑自东来,送了一份加急塘报,说是灵州方向来的。”
“何处接收?”
“监军院驿,由鱼承恩幕僚签收。”
董艺海眼神微动。
灵州的信,不该走东门。那边是渤海道,通山东。
他转身回厅,重新点亮蜡烛。
提笔,在一张空白纸上写下三个字:查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