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4章 医学馆初立(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大唐三人行:与李隆基争霸那些年天刚亮,刘秋宁就进了太医署。

他没走正门,绕到西侧旧药库。门锁换了,新铁扣挂着中书省的封条。

他掏出高力士前夜给的铜牌,贴在封条上一寸,轻轻一推,锁开了。

林七等在墙角,低着头,手里抱着一卷麻布。

“东西都清出来了?”刘秋宁问。

“按您说的,搬到了后院空屋。”林七声音压得很低,“太医令的人昨晚来过两趟,没敢动。”

刘秋宁点头。他从袖中抽出一张纸,是昨夜誊写的建筑图样。西区划分:讲习堂、药圃、制剂坊、观察室。每一块区域都标了尺寸和用途。

“今天必须立起来。”他说。

林七抬头:“没人肯帮我们搬东西。”

“不用他们。”刘秋宁把图纸塞进他怀里,“你去吏房,以‘协理文书’的身份调取闲置器械账目。铜釜、陶甑、蒸馏竹管,全列出来。盖上你的印。”

“他们会查。”

“那就让他们查。”刘秋宁转身看向药库内部,“只要名目合法,他们拦不住。”

林七咬牙,快步走了。

刘秋宁走进药库。屋顶漏光,地上堆着废弃的药柜和碎陶罐。他蹲下,用手扫开灰尘,在青砖上画出西个方格。

格物致知。

他用炭条写下这西个字,刻进砖缝。

这是医学馆的地基。

两个时辰后,林七带回三名杂役。都是民间药铺的学徒,穿着粗布衣,手上全是茧子。

“钱我先垫了。”林七递上一张收据,“明日再补正式凭证。”

刘秋宁没看收据,只问:“器械呢?”

“午时前能运到。”

第一批是五口小铜釜、十根竹管、二十个陶罐。还有一筐芒硝和半袋炭屑。

刘秋宁亲自验货。芒硝纯度不够,混了泥沙。他让林七带人筛了一遍。炭屑倒是干燥,适合做吸附层。

下午申时初,制剂坊搭好了。三口铜釜架在土灶上,竹管连着陶罐,做成简易蒸馏装置。药圃翻了土,种下几株黄连和金银花。讲习堂摆了西张木桌,墙上挂起人体经络图——那是刘秋宁亲手画的,与古法不同,标注了血管和神经走向。

没人来看。

太医署上下装作不知。

刘秋宁站在制剂坊中央,手里拿着一个小瓶。里面是皇帝赐下的药粉,标签写着“安神定志”,瓶底刻着数字:七。

他己经验过三次。这不是安神药。

是追踪剂。七日内,服用者排泄物会显色,宫中可通过特定试剂检测。

皇帝在盯他。

但他不在乎。

他打开瓶盖,倒出一点药粉,放进研钵。加入硝石、硫磺、芒硝,按比例混合。这是他设计的第一种外伤消毒剂,目标是杀灭创口中的“微虫”。

火点起来了。

铜釜加热,蒸汽顺着竹管进入陶罐冷凝。第一轮提纯开始。

气味刺鼻。林七捂住口鼻,但没退。

三轮之后,产物颜色变深,浓度上升。刘秋宁记录下时间、温度、出液量。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