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帝心难测(第2页)
刘秋宁早料到这一问。
他低头:“回陛下,家学渊源,兼收并蓄。”
“家学?”
“先父曾任陇右小吏,游历巴蜀时遇异人。得授民间验方数十,皆以实效为准。臣自幼随父习医,采众家之长,去伪存真,不敢妄称一派。”
他说得慢,字字清晰。
不提具体地名,不列师承名号。只说“异人”“验方”,既显来历不凡,又无门派牵连。
最关键的是——强调“实效”。
古人信结果,不信空谈。
他抬眼,迎上李隆基目光:“臣所用之法,皆经临床验证。如断臂缝合、沸水洗器,初看骇人,实为防溃烂之要。”
李隆基没打断。
听完,只道:“你倒坦率。”
“臣不敢欺君。”
“嗯。”
李隆基靠回椅背,手指轻敲扶手。
“你说情志致病。可有例证?”
“有。”
“说。”
“前月大理寺囚犯张六,因顶撞监工下狱。其母求医于臣。臣察其面青、脉紧、语急,实为愤懑郁结所致。并非邪祟附体,亦非中毒。予疏肝解郁汤剂,辅以言语开导,三日即缓。”
这是真事。
也是试探。
他说出张六,是让李隆基知道——他不避讳权贵之地,也敢治狱中之人。
若皇帝想查,一问便知真假。
李隆基听着,没表态。
末了,只问:“你认为,朕当如何疏导?”
刘秋宁心跳加快。
这不是问病。
是考心。
他答:“陛下英明神武,自有决断。臣只知,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大唐三人行:与李隆基争霸那些年人之气血,贵在流通。堵则痛,通则安。政令亦如此。怨不得积,权不得独。若有忠言,愿闻其详;若有隐患,宜早化解。”
话到此处,点到为止。
再深,就是干政。
李隆基沉默许久。
然后起身。
“今日就到这里。”
刘秋宁叩首退出。
高力士送他至殿门,低声说:“陛下明日还要请平安脉,刘医正不必回署,就在偏殿值房候着。”
“是。”
刘秋宁应下,走入侧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