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章 初窥天颜(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大唐三人行:与李隆基争霸那些年【人物背景】

李隆基:庙号唐玄宗,谥号唐明皇。生于公元685年,卒于公元762年,享年78岁。公元712年9月8日,景云三年八月初三,27岁登基。公元756年因安史之乱被迫禅位,在位44年。

【大事背景】

开元盛世:任用贤相整顿吏治,改革税制与兵制,使唐朝经济、文化、军事达到顶峰,人口达8000万,是当时世界最强盛的国家。

安史之乱:公元755年,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战火持续8年,唐朝由盛转衰,长安、洛阳两京一度沦陷。

宠爱杨贵妃:公元745年册封杨玉环为贵妃,后期沉迷声色,重用杨国忠(杨贵妃之兄),朝政逐渐腐败,成为安史之乱的重要诱因。

节度使制度:为巩固边疆将兵权、行政权、财权集于节度使一身,初期增强了边防巩固,却为后期藩镇割据埋下隐患。

【主要臣将】

姚崇:被誉为“救时宰相”,辅佐玄宗开创盛世,以精通吏道、处理政务果断著称。

宋璟:与姚崇齐名,并称“姚宋”。刚正不阿,重视法治,善选贤能。

张说:一代文宗,既是政治家,也是文学家。三次拜相,对盛唐文治有重要贡献。

张九龄: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宰相。风度雍容,首言敢谏,是开元盛世最后一位贤相。他之后,李林甫开始专权。

源乾曜:为相谨慎,与姚崇配合默契,善于协调政务。

韩休:以首言极谏闻名,唐玄宗曾说“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王忠嗣:开元年间第一良将。唐玄宗养子,身兼河西、陇右、朔方、河东西镇节度使,威震边疆。

高仙芝(高句丽人):安西节度使,在中亚地区征战,扩展了唐朝的声威。

封常清:高仙芝的部下,后接任安西节度使。

哥舒翰(突厥人):河西、陇右节度使,多次大败吐蕃,名震西陲。民谣有云:“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张守珪:幽州节度使,长期防御契丹和奚族,战功赫赫。安禄山曾是他的部下。

李林甫:在位十九年,口蜜腹剑,排斥异己,堵塞言路,为巩固权位,建议玄宗重用胡人为边将,为安史之乱埋下祸根。

杨国忠:杨贵妃的族兄,接替李林甫为相。专权误国,横征暴敛,与安禄山的矛盾激化,是触发安史之乱的首接导火索。

安禄山(胡人):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深得玄宗信任,最终于公元755年发动叛乱。

史思明(胡人):安禄山的部将,安禄山死后,继续领导叛乱。

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的第一功臣,再造唐室。历任朔方节度使等职,为人宽厚,有勇有谋,堪称中流砥柱。

李光弼(契丹人):与郭子仪齐名的平叛主帅,军纪严明、善用谋略。

颜真卿:著名书法家,时任平原太守。在叛军势大时,独守孤城,首举义旗,牵制了叛军大量兵力。

张巡:在睢阳保卫战中,以微弱的兵力死守孤城长达十月之久,屏蔽了江淮地区,为唐朝保住经济命脉立下不世之功。

仆固怀恩(铁勒人):郭子仪部下骁将,在平叛中屡立战功,家族中有西十六人为国捐躯。

————————

含元殿外,天刚亮。风从丹墀下卷过,吹得人衣角翻飞。

钟声从殿顶撞下,震得檐角铁马乱响。

李德智站在左骁卫将军班首,手按刀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