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章 秦汉篇秦崩 嬴政的遗产(第4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但根据辛德勇教授的考证,《赵正书》是西汉人所写,又不是一手史料,其记载的种种更偏小说家言,不足采信,至于出土的文物更好解释,胡亥上台后,会大张旗鼓地告诉别人自己是篡位的吗?当然不会,他一定会伪造一份遗诏出来,大肆宣扬自己才是秦始皇指定的继承人,而对秦始皇传位扶苏的证据能销毁的都会尽数销毁,所以这些出土文物以及《赵正书》未必就能代表历史真相。

秦始皇将扶苏打发到上郡当监军,这不是流放,而是为了让儿子到部队里历练镀金,而就始皇帝遗诏中所说,让扶苏“以兵属蒙恬”,可见当时在上郡,扶苏不仅不是蒙恬的副手,相反他才是边军真正的一把手,如果秦始皇不想传位给扶苏,那他把帝国最精锐的部队交给扶苏,这又是何道理,不怕扶苏一怒之下领军造反吗?

胡亥上台后的所作所为也非常可疑。假如他真的心里没鬼,又为何要矫诏赐死大哥扶苏?在他为帝后更是大开杀戒,将自己的骨肉兄弟尽数屠戮,连秦公主也没有放过,都以“不臣”之罪残忍诛杀,之后又先后杀死了蒙恬、李斯、冯劫、冯去疾等先皇的心腹重臣,倘若他这帝位来得真是问心无愧,又何必如此迫不及待地诛除异己?

但无论真相如何,可以确定的一点,是胡亥的继位,彻底断送了秦始皇与他的帝国最后改弦易张的机会。

因为胡亥是篡位自立,名不正言不顺,而历来的篡位者为了证明自己的合法性,都会无一例外地高举先王旗帜,变本加厉地执行先皇的政治路线,用以巩固自身的政治合法性,如唐宣宗、明成祖等,莫不如此。

可此时的秦帝国已经危机四伏,平民百姓的积怨、六国后裔的仇恨、氏族官僚的野心,都在这一刻汇聚成了即将引爆的炸雷。

其实,本来死心塌地要造反的只有六国后裔,如果这时秦二世能施行仁政,哄哄老百姓,那么没这些底层人民的加入,氏族官僚也只会选择暂时观望。如此一来,单凭这些六国后裔是掀不起多大浪花的,毕竟当初六国还在的时候都不是秦国的对手,更别说这些亡了国的丧家之犬了。

倘若继位的是扶苏,秦朝国运或有转机,可现在二世皇帝却成了胡亥,他的继位方式决定了他为了自身的政治合法性,就不可能施行宽松的仁政,比如贾谊在《过秦论》中就说“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可以说当时的老百姓对二世是抱有过一丝幻想的,但胡亥继位后却“用法益刻深”,彻底绝了天下人的期望。

现在关于胡亥的年龄有争议,上限二十二,下限十二岁,但不管取哪种说法,他都还年轻,要等他自然死亡那不得到猴年马月去了?

一想到这点,秦朝的老百姓们都陷入了深深的绝望当中,普通老百姓已经当不成,唯一的出路,就是造反了。

在这之前,这些叛乱因子被始皇帝的积威镇着,所以才隐忍不发,而如今嬴政一死,潘多拉魔盒中的恶魔们终于再也不受约束,他们等的就是这一刻,嬴政的死讯,即是他们开始反抗秦帝国的号角。

公元前209年,在一个叫大泽乡的地方,万众瞩目下,一个叫陈胜的戍卒发出了震耳欲聋的一声怒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胜是一名屯长,他和副手吴广带领九百多戍卒奉命赶赴渔阳,可不幸遇到瓢泼大雨,道路湿滑,他们实在没法按期到达。

秦法森严,按照规矩,他们迟到的下场是死路一条。

陈胜和吴广一合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既然横竖都是死,倒不如反他娘的,给自己争一条活路。

但这两年有人按照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秦简,想推翻这个说法,因为根据秦简上的内容显示,在秦朝迟到了根本罪不致死,只是罚一些盾牌和盔甲而已。

所以这些人得出结论,当时人民大多数都是文盲,不识字,法律观念淡薄,没人知道迟到会受到怎样的处罚,而陈胜、吴广二人为了自己的野心,就对九百戍卒撒了谎,说失期当斩,最终激发了这些戍卒们的求生欲,和他俩一同造了反。

然而《睡虎地秦墓竹简》出土于1975年,如果真有这么个大漏洞,早就被史学界修复了,何至于等到近些年来才被网上的营销号与翻案文章屡次提及?

事实上,这一说法的问题就在于《睡虎地秦墓竹简》对“迟到罚没盾牌”的处罚,注明的是徭律。

可陈胜他们一行人是徭役吗?不是。

他们是戍卒,适用于他们的法律应该是戍律,而同时出土的秦简,虽然没明确提过戍律对失期的处罚,但却表明了戍律与徭律是两回事,不能等同而观。

再者说,秦法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史记》明确记载胡亥在即位后“用法益刻深”,难保不会加重刑法,最终酿造了大泽乡的这一起法逼民反。

陈胜反了以后,一路上披荆斩棘,势力越滚越大,自称“陈王”,建立“张楚政权”,而六国遗胄也顺势在各地起兵。原本平静的秦帝国,因陈胜的这一导火索,开始了多米诺骨牌式的坍塌。

秦末农民战争,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陈胜为核心。起初各地义军名义上都听从陈胜的号令,但陈胜显然管不住这些骄兵悍将,这些人带着陈胜的军队跑出去后,一个个都不听陈胜号令,都筹谋如何独立建国。

陈胜派武臣攻打赵郡,武臣连破赵地十余城,然后在张耳、陈馀的拥立下,自称“赵王”,复兴了曾经的赵国,不听陈胜指挥了。

武臣又派遣韩广去打原来的燕地,可韩广一到燕地,立马天高任鸟飞,也不听武臣的,自立为“燕王”,恢复了曾经的燕国。

陈胜还让周市去攻魏地,而周市打下魏地后,倒是挺厚道,没自立为王,可他却找了原来的魏国宁陵君公子咎,让他当“魏王”,相当于也脱离了陈胜的管控。

还有在齐地的田儋,这位是正儿八经的原齐国宗室,趁着陈胜把关东搅得一团乱时,他也趁势起兵,自立“齐王”,恢复了曾经的齐国。

可以说,除了韩国,曾经的关东六国已复其五,天下格局似乎又回到了战国时代。

陈胜虽发现自己的势力逐步减弱,可也不敢停下脚步,他兵分两路,一路由吴广率领攻打荥阳,一路由周文率领攻打咸阳,直扑秦国首都。

吴广军事水平很菜,围攻荥阳,累月不下,可周文却颇懂用兵,一路上领军破函谷关,直达戏水,距咸阳只有一步之遥。

这时候,连秦二世也坐不住了,他采纳少府章邯的建议,赦免骊山的刑徒,组建起了一支临时军队,用来抵抗周文,同时还征发关中子弟兵踊跃参战,曾经那个横扫六合的秦军又一次回来了。

章邯很会用兵,在击退周文后,没有仓促出关追击,而是在关内龟缩了两个月。这一期间,他是在等待胡亥征发关中子弟兵加入自己的队伍,毕竟骊山刑徒的战斗力自保有余、进取不足,直到两个月后,章邯麾下的军队已经变成了一支由老秦人组成的中央军团,他终于领兵出关,在一个月内灭周文、破吴广,将陈胜逼迫得走投无路,终被他的车夫所杀,张楚政权旋即被灭。

这时反秦战争步入了第二阶段:以项梁为核心。项梁与项羽叔侄厉兵秣马多年,终于在会稽起兵,在得知陈胜身死,他们立了楚国宗室后裔、已为牧童的熊心为帝,号“楚怀王”以收拢时望,重建楚国,接过了陈胜的反秦大旗。

章邯在灭了陈胜以后,他又再接再厉,进攻魏国,魏王魏咎四处求救,楚国派项它领军来救,齐国更是齐王田儋亲自领兵上阵救援,三国合力共战章邯。

可结果是,章邯将魏王困住,就是采用围点打援的办法,引诱齐楚联军来救,他的埋伏早已设下,只等守株待兔,最终章邯大获全胜,齐王田儋战死,项它的楚军溃败,魏王魏咎在孤立无援中自焚而死,刚刚复兴的魏国再次灭亡。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