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康乾盛世 败坏的开始(第1页)
第20章康乾盛世:败坏的开始
一
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如果说哪段历史最令人痛心,那肯定是鸦片战争以后的近代史了。
广义上的中国近代史,是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起,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这段时间。在这一时期,中国被西方用坚船利炮轰开了国门,侵略的外敌一茬接一茬,不平等条约一个接一个,在长达百年的时间里,中国人在全世界都抬不起头。
在五胡十六国时,北方被搅得一团糟,可东晋还能自诩正统,超然物外。元朝灭宋时,蒙古人虽然在军事上战胜了南宋,却不得不在璀璨的汉文明面前低下头颅,融合进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
只有晚清时期,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被外来文明全方位碾压,让国人引以为傲的东方文明在工业文明面前显得不堪一击,在万国欺凌的现实中,中国人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自信力。
每当读到这一段时,无数人都会大骂晚清政府腐朽不堪,可这时总有几个理中客自以为是地告诉你,这不是清朝的问题,而是中华文明的问题,当时西方人经历了工业革命,不论汉唐宋明,还是其他封建王朝遇到近代化的西方列强,表现都不会比清朝好多少,这算降维打击,非战之罪。
曾经,我对这种话术也深以为然,觉得在“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中,晚清其实做得已经很好了,我们还是需要用唯物主义对待这个问题。
然而,到了如今我才意识到,落后于西方,与落后于全世界,这是两个概念。
晚清的问题,从来不是落后于西方,而是它让中国第一次混到了连亚非拉土著都不如的地步。
举个例子,以下是英国人在1815年—1898年于亚非拉的征战史中,英军方面伤亡的数据:
1817年:第三次英国—马拉塔战争,英军伤亡未知;
1824年:第一次英缅战争,英军死亡一万五千人;
1839年:第一次英国—阿富汗战争,英军死亡五千零六十二人;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死亡六十九人;
1845年:第一次盎格鲁—锡克战争,英军死亡一千九百八十九人;
1845年:新西兰土地战争,英军死亡五百六十人;
1848年:第二次盎格鲁—锡克战争,英军死亡二千六百八十七人;
1852年:第二次英缅战争,英军死亡未知;
1856年:盎格鲁—波斯战争,英军死亡一千五百三十五人(以上);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军死亡六十九人;
1857年:印度叛乱,英军死亡一万一千零二十一人;
1878年:第二次英国—阿富汗战争,英军死亡一千零五十七人;
1879年:盎格鲁—祖鲁战争,英军死亡一千七百二十七人;
1880年:第一次布尔战争,英军死亡四百零八人;
1885年:第三次英缅战争,英军死亡未知;
1896年:盎格鲁—桑给巴尔战争,英军无伤亡;
1898年:第二次苏丹战争,英军阵亡七百人。
特别要说明的是1896年的盎格鲁—桑给巴尔战争,其过程就是英国军舰开了几炮,轰死了五百名苏丹士兵,战争就结束了,一共只持续了40分钟,号称历史上最短的战争,英军自然不会有任何伤亡。
我们统计完以上数据,会发现一件很悲哀的事情,那就是英国人在十九世纪对亚非拉旧大陆的征服历史中,还处在原始部落形态的南非祖鲁人可以一战打死一千七百二十七名英军;新西兰的食人族可以一仗消灭五百六十名英军;南亚的锡克人可以一仗消灭二千六百八十七名英军;而唯独我们泱泱天朝,伟大的大清帝国,居然两次鸦片战争加起来,才打死一百三十八名英国士兵。
如果说,偶尔一两个小国战绩超过清朝,咱们还可以理解,可问题是,英国在十九世纪在全世界满打满算才十七场战争,除了盎格鲁—桑给巴尔和没有统计伤亡情况的那几场外,能让英国士兵阵亡只有两位数的,就只有大清的两场鸦片战争了。要知道,就连曾为中国藩属国的缅甸,都可以让英国人付出一万五千人的惨重代价,而作为东方宗主国的清朝,居然战绩在全世界排名垫底,真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要是再用“降维打击”来遮羞,这都有点说不过去了。
所以,很多人为了给晚清政府的失败找理由,就说这不是清朝的问题,而是封建王朝的问题,以此来证明就算汉唐遇到了近代变局也不会表现得更好。可事实上,封建王朝和封建王朝是不一样的,美利坚和津巴布韦还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呢,那能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