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秦汉篇秦崩 嬴政的遗产(第1页)
第1章《秦汉篇》秦崩:嬴政的遗产
一
公元前207年,赵高发动宫廷政变,指派女婿阎乐去杀秦二世胡亥。
胡亥见这群人急吼吼地要弑君,急了,不想干等死,就跟阎乐讨价还价。
“吾愿得一郡为王。”
“不行。”
“愿为万户侯。”
“不行。”
“愿与妻子为黔首,比诸公子。”——我就当个小老百姓,无权无势的,也威胁不到赵高,这下总该放我一条生路了吧?
阎乐快给逗笑了,就说我是奉丞相之命,为天下人杀你的,你也别絮叨了,没用,说着就招呼卫兵动手。
胡亥见他们非要赶尽杀绝不可,长叹口气,在绝望中自尽而亡。
就在胡亥被弑时,秦国已经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项羽正挟巨鹿大胜之威,带领诸侯联军雄赳赳气昂昂越过了函谷关,而刘邦更是在上个月攻破了武关,不多日便要兵临咸阳城下。
这个由秦始皇混一寰宇而建立起来的庞大帝国,在统治了短短十五载后,即将迎来它的土崩瓦解。
二
自公元前230年起,嬴政麾下的虎狼之师,用了九年时间,吞灭东方六国、兼并天下,第一次实现了华夏版图的统一,一个盛况空前的大秦帝国在他手上横空出世。
嬴政自以为功盖三皇、德过五帝,故而自称“皇帝”,还不可一世地宣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可万万没想到,秦朝的结局,竟然是猝不及防、二世而亡。
历来针对秦朝的灭亡,无数学者给出过无数评论。
有人说,秦始皇施行暴政,筑长城、掘驰道、发刑徒七十万人修建骊山陵与阿房宫,大兴土木、滥用民力,以至于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有人说,秦二世矫诏篡位,杀害素有民望的公子扶苏,重用奸佞、倒行逆施,引得民怨沸腾,陈胜借“扶苏公子”之名起兵讨逆,终致酿造天下大乱。
还有人说,秦始皇灭六国后,对六国贵族没有斩尽杀绝,项羽、张良等六国贵族后裔可以在秦国境内安然长大,最终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分子,在秦末乱世投机崛起,埋葬了秦王朝。
更有人说,秦始皇当年给戍边匈奴、远征南越的秦军下过死命令,他日秦国有难,你们不许前来救驾,秦国可以灭,华夏民族不可亡,结果被项羽、刘邦攻入兵力空虚的关中,造成了秦朝的猝然崩盘。
总之,这两千年来,对秦朝的骤亡,许多人都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与猜测,毕竟曾经的秦国横扫六合、气吞山河,却灭亡得如此突然,这不给个合理的解释,总说不过去吧?
然而,不论持何种言论,我们都可以统一出一个共识。
秦朝灭亡的祸根,早在秦始皇在位之时就已经埋下。
三
我们从张良刺秦说起。
嬴政在统一天下后,曾五次大规模出巡,第三次出巡时,车队行至博浪沙一带,从天而降砸下来一记铁椎,直中皇帝副车,这是继荆轲、高渐离后,嬴政第三次与死亡擦肩而过。
行凶者,正是后来的“汉初三杰”之一——张良。
张良是韩国贵族后裔,自秦灭韩起,他便散尽家财、交结亡命,图谋为国复仇。
这次,他打听到嬴政出巡,和一个大力士埋伏在博浪沙,等嬴政一出现,就用飞椎取嬴政性命,报亡国之仇。
但我有个疑问,总觉得这事细思极恐。
嬴政作为国家领导人,出行路线应该秘而不宣,张良又如何提前得知?
皇帝出巡的车队,必然浩浩****,车驾众多,张良又怎么知道嬴政人在哪辆车上?
要知道,张良可不是认错了车,而是因当时风沙大作,力士被迷了眼,这才失了手。
而更令人疑惑的是,张良刺秦失败,嬴政盛怒之下,大索刺客十日,竟一无所获。
这不是嬴政第一次一无所获,他被方士骗钱的时候,派人追查方士,查不到;要悬赏捉拿魏国名士张耳、陈馀,给他俩从眼皮子底下跑了;天降陨石,有人给上面刻字,写上“始皇帝死而地分”,他查不到;秦使者途径华阴县,遇到山鬼,说“今年祖龙死”,他还是什么都查不到。
这个感动中国的破案率让嬴政忧心忡忡,他意识到发生这种事只能有一个解释:刺客、方士、名士、刻字的黔首、献壁的“山鬼”,他们都有当地百姓在包庇,由此可见,帝国境内到处都是反秦的不安定因子。
每当思虑至此,他的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一句流行在楚地的谶语:“楚虽三户,亡秦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