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跑道 时间与财务自由(第2页)
这种无视根本问题的努力,被我称为低效的勤奋,好让自己觉得好像自己在努力,换个心安理得。
生活被工作绑定
根本问题是工作过度占据你的生活,不光是学习沦为工作的工具,你的整个生活都是围着公司转。请试着和我一起做一次生活的自检,找出那些受工作影响的部分。其中很多都是你已经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你以为是你自己做出了决定,但实际上它们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受你工作所控制的。我为你提供一个粗略索引,供你逐项检查并思考:自己是真的想要这样的生活,还是被“工作所迫”:
起床时间:多数人的起床时间,其实是由上班时间决定的,起床时间等于上班时间减去交通时间再减去慌乱忙碌的早餐时间。
睡觉时间:睡觉时间则是由下班到家的时间决定的,下班早的人不一定睡得早,但是下班晚的人却有充足的耗晚理由——白天都交给了工作,晚间一定要好好享受属于自己的时光。
三餐:在哪儿吃和吃什么受制于你公司是否有食堂,周边有什么吃的以及能点到哪些外卖。
白天的衣着举止:如果是办公室职员,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坐着,而且穿着不能随随便便。肯定不能像我一样,即使在写这篇稿子时都是躺着的,事实上,穿着睡衣和拖鞋在家晃**更能促进我的创作。
住所与交通:人们连住在哪儿其实都受工作的影响。很多人选择在公司附近租房就是为了减少上下班通勤时间成本。
人际关系:你每天最常接触到的人是你的同事或者客户,如果你的工作有幸能够接触各种各样有趣的人,能拓展自己的人脉,这还不错呢。但如果你做的工作更偏后端,你的人际关系可能仅仅局限于为数不多的同事而已。另外,职场当中的人际关系,是相当多的人不快乐和压力的主要来源,利益冲突、责任推诿,各种钩心斗角的事情大都发生在这里。
消费决策:月薪族必须按月调配自己的收入,收入越高的人往往消费水平也越高,生活的铺张程度和收入成正比。
时间安排:大部分工作日是没有自由的,说走就走的旅行必须得以年假为基础,生病了要请假,有私人事情要办也得请假,还得琢磨着如何走手续才能不被扣工资。由于工作日极其紧张,周末多数人就变得极其慵懒。
生育:对于女性而言,生育是职场的大敌,往往意味着自己在职场竞争力的大幅度下降,甚至很多人就此彻底远离职场。
你是谁:想象当你向一群人介绍自己的时候,你会怎么说?对于多数人,自己在什么公司做什么样的工作都是自我介绍的重要元素。在朋友同学聚会时,那些公司名头响亮、工作光鲜的人更愿意谈及自己的工作,这说明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自尊都是和工作绑定在一起的,如果离开了自己所在的公司,自己会突然觉得毫无价值,什么也不是了。
2。算算财务自由
一辞职时间就自由了
如果把你现在所面对的各种各样要解决的问题想象成一棵问题树的话,那么有些问题是树干,有些问题是树枝,而有些则是叶子。从战略角度看,最佳的肯定是优先解决树干问题,因为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应该让有限的时间精力产生最大的价值,而树干问题一旦被解决掉,很多枝叶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甚至瞬间不再成为问题。
所以要在空中翱翔,就要解决掉树干问题——实现时间上的彻底自由,让自己可以拥有真正的选择权。实现时间上的自由,其实特容易,你现在直接辞职就搞定了,但这行不通,因为你会感受到失去收入带来的压力,所以必须实现财务上的自由。但一提到财务自由,人们就会觉得这是个巨难无比的事情,似乎怎么都是人生的第三个一万天才有机会的。
正解财务自由
曾经有一则报道说:“中国一线城市财务自由门槛是2。9亿。”这个耸人听闻的报道体现了大众对于财务自由这一概念最深层次的误解。人们总是认为自己先要很有钱,然后才可能财务自由,也就是说富有先于自由。其实不然,财务自由是个比富有更容易的事情,而且,富有可以让你的财务在一段时间上很任性,但并不一定能让你自由,如果你任性挥霍,很快就会陷入麻烦。
人们并没有得到关于财务自由的正确定义,只是凭感觉觉得遥不可及。几年前,我就已经财务自由了,但我肯定不是什么富人。
百度百科上,“财务自由”这个词条的定义还是总结得相当到位,我直接把它借过来用:
“财务自由是指人无须为生活开销而努力为钱工作的状态。简单地说,一个人的资产产生的被动收入至少要等于或超过他的日常开支,如果进入这种状态,就可以称之为财务自由。”
以下,我把这个定义中的每一个关键点为你做一个详尽的解说:
为钱工作:并不代表就不工作了,但不是上班,是做着自己选择并享受的事情,即使没有报酬,也是乐在其中。
生活开销日常开支:我们是需要钱的,我们也是需要赚钱的,赚来的钱是为了支付我们的生活开销,而不是无节制的物欲和虚荣心,赚来的钱够自由了,如果真的需要,再逐渐努力变得富有。
资产:这个词将在后面的内容中详细解说,现在你需要知道的就是:如果你一直拼命赚钱,你是无法实现财务自由的,但是如果你一直在努力创造资产,你很快就可以实现财务自由。
被动收入:是指你不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和时间就可以获得收入,人们常用“躺着挣钱”来形容,有的时候也叫“睡”后收入。普通上班族的工作是无法达到这一点的,你不可能一个月不去上班还能领到薪水。
大于等于:如果你每个月躺着挣的钱,足够支付这个月的生活开销,你就已经是财务自由的状态。如果这一收入还能更多自然更好,但那不是财务自由的必要条件。
最后再给你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假设一个人每个月的生活开销是1万元人民币。如果他无须上班也无须付出太大努力就可以获得每月1万元的被动收入,那么这个人的状态就是财务自由。
财务自由到底需要多少钱
现在你已经知道了财务自由的正确定义,也能区分财务任性和财务自由了,那么新的问题是:“到底应该要多少钱才能实现财务自由,真的是2。9亿元吗?”
其实这是个小学生都能解出来的问题,但是人们却从来没有认真地思考和对待过,接下来我们一起做一做数学题,这道题目有两个条件假设:
假设一:你现在的月收入就是你目前基本满意的月生活开销。我们以1万元人民币为例(你可以替换成其他的数字),假设你目前的月收入就是1万元人民币,那么我们也认为你的生活开销也是1万元人民币,持平。如果你是月光族,那么这一假设就是事实;如果你是负债族,那么假设你能够控制自己的消费欲不再欠钱生活;如果你是存款族,那么就假设你的日常开销还能更多一些,生活还能更好一些。
假设二:你现在只知道一种获得被动收入的方法,就是靠银行存款或者购买一些货币基金。银行活期存款的利率很低,是千分之几,存本取息的话有可能达到百分之一点几。货币基金,一般在3%左右,再高一些的就会有诸多限制了。所以我们取个中位数,按存款年利率2%来做这道计算题。
所以问题就摆在这儿了:你应该存入多少元才能每月得到1万元人民币的利息,从而作为被动收入实现你的财务自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