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9章 当地主去(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展示给大家看。

“特事局最近,出了一点小小的经济问题一一钱太多,不出去了!”

这个钱多,当然不是人民幣太多。

而是收到的战国货幣太多了!

“在秦国,算上旧赵、旧韩之地,每份报纸的销售量,大约维持在四到五万份左右;

“其余四国,一份报纸平均下来,也能卖五千份。

“也即是说,平均售卖一份报纸,我们能收入的战国货幣,大概是五万秦半两,五万齐刀、楚鬼脸钱等等。

“合计十万钱!”

孟未竟、宋庭央等非专业人土並不明白,但看过秦国的简单经济数据报告的刘青刘老师,和央行出身的沈万,眉头立刻皱起。

“秦国一年的財政收入,农税、商税、矿產等等,都换算成钱,大约不到一亿钱。

“秦国库储备金,以秦半两价值计算,差不多也只能算数亿钱。”

“亿钱,十万钱,这个比例,似乎並不算夸张。

“但问题出在,这些税收,基本都是以粟米、牲畜饲料等交付的!

“秦国內的本幣流通量,其实根本没那么多!”

財政收入一年价值一亿钱,但整个市场上存在的秦半两总数目,根本不到亿这个数量级。

刨去相当一部分贵族、大地主囤积起来的,可能市面上真正快速流通的半两钱,可能只有千万级!

十万比较一亿差別很大。

但相较千万,可就是百分之一了!

相当於特事局每收入十万钱,市面上就少百分之一的钱。

哪怕只按每三日五万钱的速度进帐,用不了一两个月,整个秦国內就会出现钱比物少,通货紧缩的“钱荒”!

那么,钱多了,出去不就行了?

“这就是问题最麻烦的地方。”

宋伟民无奈道:“秦国物產太少,这个钱,无处可!”

战国时代的生產力太低了!

特事局,已经把有用的、能买的东西,基本都买空了!

比如漆器等手工艺品,咸阳市面上已经买绝跡了!

大部分都是直接当纪念品,每个战士都发了两三个;

各种豪华兽皮,也买空了。

部分运去现代处理,另一部分品相好的,直接作为奖品,奖励生產积极分子。

倒也有昂贵珍稀的,比如象牙、虎骨、野生高品相药材等等。

但这些数量都太少,可遇不可求,全都买了,也只杯水车薪。

然后就没了。

其他东西,不是体量太小,就是关乎民生。

就比如秦国事实上產量最大的商品:粟米,倒是能勉强容纳下三日五万钱。

但秦国人自己的粮食產量都不够!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