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320(第15页)
“行,有什么需要你跟我说就行,有利于咱们金城教育发展的事情你大胆去做便是。”
有这么一个能做事的人,长缨就不用再多操心市教育口方面的事情,倒是应了领导的要求——放权。
学会放权,让底下人去做,自己也能轻快些。
提到公派留学生的事情,周昌平不免话多。
等到了儿童福利院那边,杨秘书特意提醒了一声,周副市长这才意犹未尽,“等回头我整理出书面材料,咱们再仔细研究。”
金城市的儿童福利院建设于建国后,这点从福利院那咯吱作响的大门就能看得出来。
福利院的院长是位老革命,一辈子没结婚没孩子,把福利院的孩子当自家孩子照看。
“那几年闹饥荒,福利院这边收了不少的孩子。”周昌平叹了口气,“家里大人吃不饱孩子也养不活,送到福利院这边兴许还有个活路,不然只有死路一条。”
“当然袁院长找部队借了粮食,好不容易才挨过去。后来这福利院的孩子们长大后,市里头也照顾一二给他们安排工作,离开这的孩子也回馈福利院,再加上市里头的拨款,儿童福利院勉强维持下来。”
只不过在这里就是有口吃的饿不死,你说条件多好,又能多好呢?
周昌平每年都会过来几趟,尤其是这两年来的次数多,解决了部分孩子读书的问题。
杨秘书和司机跟在后面,抱着从后备箱里拿出来的文具和糖果零食跟在后面。
儿童福利院正忙碌着。
和嘉陵路小学不同,这里正在忙活着盖房子。
长缨没想到袁院长竟然亲自上手。
问题是这位院长都六十多岁了啊。
身后的杨秘书和司机连忙放下东西,过去帮忙砌砖。
袁院长认识周昌平,倒是第一次见到长缨,这位劲头十足的小老太太上下打量了长缨一番,“小傅同志你还是第一次来我们这福利院呢。”
长缨不免有些尴尬,“之前疏忽了,往后我尽可能的过来。”
袁院长:“你工作忙,顾不上倒也正常,不过人不来没关系,能不能给我们这拨点款?我想给孩子们重新建一个小教室让他们看书学习。”
越来越多的孩子去学校读书,他们和其他同学不一样无家可归,放学后只能回到福利院这边。
孩子们住的地方狭小又没那么亮堂,需要一个大点的教室来学习阅读。
长缨脸上一阵红,她在金城的行事风格与过去大有不同,在市区各厂区单位视察的次数明显少得多。
这的确是工作上的疏忽。
“我回头这就安排,您年纪大了还是别做这些,回头我让人来弄这个。”
袁院长听到这话拍了拍这个后辈的手,“那可真是麻烦你了。”
她这话说的越发让长缨无地自容,只觉得自己开那么多生活会自我批评都像是在做摆设。
周昌平难得瞧到这位年轻领导这般,觉得这事也有自己的过错,“之前长缨同志工作忙没顾得上,院长您要是有什么问题直接跟我说声就行。这不,今天长缨同志还自掏腰包给孩子们准备了文具和糖果,跟咱们的孩子一起过儿童节。”
“我知道,孩子们能去上学也都是小傅同志和老周你们努力的结果,我没怨言。”她就是好不容易见到能做主的人,就把要求提了出来。
真不是在阴阳怪气什么。
“那孩子们有福气咯。”袁院长喊了起来,“孩子们过来,有阿姨给你们送文具和糖果吃。”
福利院的孩子们穿得还算整洁,只是衣服上布丁多了些,而且有的布丁还歪斜着,不知道是不是他们自己缝补的。
长缨正招呼着,又看到袁院长牵着几个残疾孩子进了来。
她恍惚了下这才意识到,被丢弃的孩子,要么是“多余”的,要么就是有毛病的,儿童福利院可不就是这样吗?
杨秘书到底是两个孩子的爸爸,比长缨更会哄孩子一些,在那里派发着文具和糖果。
长缨瞧着那些小脸蛋上的笑容,想到了嘉陵路小学的学生们。
“等回头我让人送来些衣服给孩子们穿。”
袁院长笑着拒绝,“不用,对他们来说能吃饱饭不饿肚子,像是今天这种节日能有块糖吃就已经很满足了。”
长缨扭头看过去,“算是我自己的一点心意,再等等吧,年前我让人过来统计下,到时候给他们一人一件新衣服。过年穿新衣总是应该的。”
袁院长瞧着看向自己的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想起了那些早已经牺牲的同志们,她竟然从这个小同志眼中看到了那些战友们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