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07 英雄奸雄大枭雄 你到底算哪只熊(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07英雄奸雄大枭雄:你到底算哪只熊

一句话之谜

曹操不断地去拜访许劭,比三顾茅庐还殷勤。

许劭被折磨得实在没办法,终于开了金口,然后他就说出了一句谜一样的大名言,然后……我们后人,就为这句名言,吵了一千多年。

许劭说:

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您是——天下治平时的奸贼,天下大乱时的英雄。

这是《后汉书》的版本。重点在最后,评价是“英雄”!

我们再看另一个说法。

许劭说:

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你是——天下治平时的能臣,天下大乱时的奸雄。

这是《三国志》裴注的版本。最后的评价是“奸雄”!

而且,前面的意思也是反的,一个说“奸贼”,一个说“能臣”;称呼也不一样,《后汉书》说“君”,也就是“您”,裴注《三国志》说“子”,也就是“你”。显然,两部史书对吉利的尊重程度也不同。

我们再看看其他古籍的记载。《世说新语》:落款——“奸雄”!《三国演义》:落款——“奸雄”!

同是许劭的一句话,史料记载却大相径庭,几乎相反!要问原因呢,其实是取决于做史的人自己对曹操的态度。看来在咱们古代,吉利这个人,确实不太招人喜欢,所以那么多的史料都把他记成“奸雄”,于是在戏台上,吉利也是几百年一贯的大白脸。

那么“英雄”和“奸雄”,到底哪个是真?许邵到底是怎么说的?我们看看后面的故事,虽然史料上这句话差别特大,你说“英雄”我说“奸雄”,但曹操听完之后的反应,记载却很一致:曹操听后,大笑、大喜、大悦而去。简直美上天了。

我们不妨反推一下,这句话能让曹操美疯,难道能是“奸雄”?许劭一评,力度跟盖棺定论差不多,如果他真说的是“奸雄”,虽不能说极度恶评,但肯定不算好,曹操能美颠颠地像得了大宝贝?

所以,许劭这一评,我以为还是《后汉书》更可信,评的是“英雄”。不过,我们也不必太跟史书较真儿,不如跳出来,咱们也当一回许劭,来品品曹操这个人。

你究竟是哪只熊

总结一下,要弄清的问题是两个:

第一,在太平盛世的时候,曹操是个能臣还是个奸贼?

第二,在天下大乱的时候,曹操是个英雄还是个奸雄?

先说第一个。太平盛世。

我以为,太平盛世,曹操必是一个能臣,不会是奸贼。

原因有三条。

第一,曹操是个真干事的人。我们前面分析过,曹操的路子,跟袁绍完全不同,他玩“实”,袁绍玩“虚”。曹操的脑路很实际,就看什么最有效,最能达到目标。虚无缥缈的遥远的事,曹操不考虑,也不感冒。因为出身阉党,他打小就没有“看格局”的资本,所以也培养不出“看格局”的能力。如果是太平治世,皇帝派他一个重任,他就会拼上能耐把事儿干漂亮,让人人都夸他。曹操的能耐我们不用怀疑吧,说史上难找都不过分。所以,论做事儿,吉利必能干好。

第二,曹操是个有理想的青年。所谓“理想”,首先得是“无私”,得是“为天下”。如果您这大志当中,还包含着给自家谋利益,那就谈不上理想,只能叫野心了。这也是他跟袁绍的另一个区别。曹操是有纯洁理想的,但袁绍不是。在爱国爱民之前,袁绍更看重他的家族,或者他自己。当然这怪不得咱袁公子,谁生在那个四世三公的顶豪家族都会一样,因为他那个家太值得维护了。可曹操家,没人家那分量。于是,他就可以没有牵累,一心追求理想去。吉利想为天下干好事,干实事,这点上,真是不带私心的。

第三,曹操特别特别希望被人尊重。小时候太憋屈了呀!他的一切蹿上跳下,不就是在刷存在感,想让别人重视,也算他一号人物吗?如果,你给他表现的机会,他肯定攒足了劲儿往上冲,一定拿出最好的本事来!比如不久后,他当洛阳北部尉,在任上干的,真是很拼啊!

所以,如果以《后汉书》为准,“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的评价是真,那我就想小小地质疑一下许劭了,我以为,清平之世,曹吉利也会是一个能臣。

我们说第二个问题,也是争议最大的:天下大乱时,曹操到底是一个英雄,还是一个奸雄?

关于这个问题,就像大汉朝和西罗马谁强一样,吵了不知多少年了,一直也没吵出结果。在古代,因为特讲品德,所以一个“奸诈”就足够把吉利砸趴,一辈子别想翻身。于是,吉利一直都是“奸雄”。

到了近代,咱们不再只认孔子一个老师了,对“道德”的理解也就更复杂,更宽泛。于是,就开始有人为曹操正名,还都是绝顶级别的。比如,鲁迅先生就说:“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郭沫若和翦伯赞两位学界大佬,也先后写文章,替曹操翻案。郭沫若先生说“曹操应该被称为民族英雄”,翦伯赞先生说“应该替曹操恢复名誉”,前些年易中天先生品三国,他也说:“曹操是一个英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