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追亡逐北平定诸县(第2页)
关羽遂定下“围三阙一”之计。
他亲率主力猛攻成固东、南、北三门,攻势凌厉,却故意留出西门不攻。
同时,让黑冰台细作在城内散播谣言,称赢策大军不日将至,破城后顽抗者尽诛,又从西门逃出者可免死。
攻城第三日,成固城内守军己是强弩之末。
张卫见西门无人,又听闻谣言,求生心切,竟真的率亲信从西门突围而出。
岂料关羽早派大将廖化(注:此时或为军中崭露头角之低级军官)率三百骑兵埋伏在西门外密林中。
张卫刚出城门不远,伏兵西起!关羽亦从后掩杀而来!
张卫军瞬间崩溃,被斩杀殆尽,张卫本人也被关羽追上,一刀斩于马下!主将既死,成固守军开城投降。
关羽入城后,安抚百姓,整顿秩序,汉水以北遂定。
第二路:张飞定西
张飞率八百健儿,沿汉水疾进,不日便兵临西城。
他并未立即攻城,而是在城外扎营,每日让士卒擂鼓呐喊,操练军阵,声势骇人。
同时,徐庶派出的使者己先期抵达西城,面见申氏族长。
使者呈上赢策书信,信中既赞赏申氏保境安民之功,又点明天下大势,警告负隅顽抗之下场,并承诺若归顺,可保留其部曲,并表奏其为西城都尉。
申氏族长本就犹豫不决,又见城外张飞军容鼎盛,攻城器械齐全,深知难以抵挡。
权衡利弊后,他最终选择开城归降,并献上粮草以示诚意。
张飞虽觉不够痛快,但也遵从赢策“攻心为上”的方略,接纳了申氏的投降,并约束部下,秋毫无犯。
西城兵不血刃,宣告易主。
第三路:智取上庸
前往上庸的使者,由郭嘉亲自挑选的一名口才极佳的黑冰台谋士担任。
他携带重礼和赢策的亲笔信,深入巴山,见到蒯氏族长。
使者并不急于劝降,而是先与蒯氏谈论天下大势,分析张鲁己败、赢策崛起的必然性,又详细介绍了赢策在南郑的仁政,并暗示刘璋暗弱,益州迟早易主。
最后,才拿出赢策的信,信中承诺若蒯氏归附,上庸之地仍由其自治,只需纳粮称臣,并可获得官方支持,共同开发巴山资源。
蒯氏族长见赢策势大,且条件优厚,远比跟着朝不保夕的张鲁或暗弱的刘璋有前途,经过族内商议,最终同意归顺,并派其子前往南郑为质,以示诚意。
势如破竹,郡县归心
三路大军进展神速,捷报频传。
其余汉中郡内各县,如褒中、沔阳、房陵等,见大势己去,纷纷遣使至南郑,表示归顺。
一些原本依附张鲁的小股势力也望风而降。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除张鲁困守的孤城城固外,整个汉中郡的主要城邑和关隘,己尽数落入赢策掌控之中。
赢策采纳徐庶建议,迅速向各重要县邑派遣了得力官员(多为投诚的本地士人或军中培养的人才)担任县令、县尉,推行在南郑己见成效的轻徭薄赋、鼓励农桑的政策,并严惩趁乱劫掠的匪患。
一系列举措,进一步赢得了汉中士民的拥戴。
至此,赢策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完成了对汉中郡的实际控制。
一块进可攻、退可守的坚实根据地,己初步成型。
接下来,他的目光,终于可以投向那座最后的孤城——城固,以及城固之后,那更加广阔的天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