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跑道 时间与财务自由(第1页)
上跑道:时间与财务自由
1。地面的困境
别忘了为什么
接下来空中部分的内容,我已经写了两遍,都不满意,这是第三遍了。我可能就是这样,为了自己追求的理想状态,不会轻易向现实妥协。
在地面部分五挡内容里,每一挡我都标注了适合的人群。但在空中部分,我却很难定义它。无关年龄,无关性别,无关行业,也无关你目前的状态,非要附加一个条件去形容适合的人群,大概就是像我一样“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人吧。
什么是“玉”?幸福是玉。在开启这部分内容之前,希望你能够再回忆一下方向篇的内容,不要忘记我们一切努力的目的都是为了追求幸福,具体来讲是为了过上五方面均衡的生活。
我在这儿大言不惭地提醒你,但之前我自己却把它们抛在脑后了。
那是我第一次创业,做的是计算机编程的培训机构,和高校合作,我相当于是大学里的外聘老师。那时我刚结婚,大部分时间却驻扎在学校里,学生们都很喜欢我,每天都有学生到办公室找我聊天,一直到熄灯前才离开。回到宿舍我还要自己耗会儿,每天都睡得很晚,早上卡着上课点儿起床,经常因为懒,就不去吃早点了,多的时候一天讲八节课,非常累,学校的伙食也一般,我吃得不多,营养也不够。那时根本就不知道应该努力追求平衡的生活,这样糟糕的状态持续了两年的时间。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老天爷还是挺照顾我的,给了我个大大的提醒。我病了,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那时候我的银行存款是零,后来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学费还是向我爱人借的;身体极度虚弱,病痛缠身,我奶奶每次见到我都说脸色不好;书倒是看了不少,但疗效甚微,那时盲目信奉“成功学”之类的学说,一门心思地就想通过创业赚钱;周围亲朋的需求都被我忽略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也被完全无视。
你可能觉得是不是我的时间管理太差了?事实上在我病倒的时候,已经学习和实践时间管理三年了,真不是效率问题,方向错了,一切就都跟着跑偏了。
我躺在病**,盯着天花板,无所事事,不用陷入繁忙的工作任务当中,反而让自己静了下来。我意识到了我之前努力方向全错。我是想要过上幸福生活的,可是那个时候的我一点也不幸福。我忽略的身体、心智、亲情和个人爱好等,恰恰是我应该珍重的,而我一门心思追求的金钱则应该是我把这些事情都做好之后的副产品。
也是在想清楚这些之后,2009年1月1日,我开始认认真真地早睡早起,也开启了我的蜕变。我开始关注心智成长、通过分享帮助周围的人、真正开始遵从自己的内心去做事情,现在,反而不用再为钱发愁了,也不会为了赚钱去牺牲什么,幸福感满满的。
没自由就真没时间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那么“瓦”又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地面的生活就是瓦,它根本就达不到我的理想。
那种每天两点一线、上班挣钱、买房养家、等着退休的生活;那种抬眼就能一下看清楚自己下半辈子的生活;那种被人推送到眼前而非自己主动追求的生活;那种觉得自己想做点什么、能做点什么,却从未尝试,抱憾终身的生活……地面的生活,也许可以过得不错,但是已经习惯待在空中的我,绝不愿意回去再忍受。而且,周围像我一样的老师、自由职业者、创业者朋友们,当他们在空中实现了自己理想的生活,实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没有一个人还愿意回到地面去。
在地面即使把时间管理做到极致,仍然离自由理想的生活相距甚远。之前我们计算过,每天二十四小时,刨去吃喝拉撒睡等生活必需,按可支配时间十小时计算。摊在健康、心智、兴趣、工作、人际五个方面,每个方面平均应该得到两个小时,但实际情况是,仅仅上班这一项就占据了一个人八小时以上的时间,那么,哪儿还有其他方面的时间分配呢?
虽然我的第一本书叫《哪有没时间这回事》,但是地面的生活所面对的根本问题就是没时间,工作占据了每天绝大部分时间,是一天当中的那个大石头,这段时间里你没法自由地选择做什么,不做什么,只能服务公司的目标。其他所剩无几的时间,你再怎么管理,再怎么把效率推高,能给自己带来的价值都是非常少的。
我有位学员,地面上的时间管理已经做得很好了,他在所在的大企业里已经是总监级别了,自己也早早就买房安家,有两个孩子,家庭和睦。他自己也还在努力,想要学笛子、练字、学编程、搞定数据分析、减肥等,想干的事情有好多。
他来找我时是困扰于自己自律水平还需要提升,纠结于是否要再提前半小时起床,好给自己创造出额外的三十分钟去做想做的事情,因为目前时间太少了,除了工作,还要陪伴家人,每天花一个小时投入在他想做的事情上都很困难。
但当我把前面关于地面的困境分享给他时,他才恍然大悟,所有他想做的事情要做到自如的程度,都需要几百小时甚至上千小时的时间投入,而距离他五十五岁还剩下四千多天,每天投入一小时也就只有四千多个小时,根本就不够用。他努着劲早起半小时也是杯水车薪。如果不能取得时间上的彻底自由,每天还需要去上班的话,那么,剩下的时间他就算把自己逼到极致也仍然捉襟见肘。
当你在地面努力,你的时间、你的自由都是很有限的,而且你所遭遇的问题还远不仅如此。
精力消耗殆尽
很多人过着“995”“996”的生活。这样的先不算,就说一周上班五天,每天工作八小时的人,剩下的时间就只有晚间和周末。时间本来就少,人还疲乏,按状态说绝对不是优质时间。
这样的时间,人最想做的事情就是休息和休闲。所以大部分人上班以外的时间就剩下玩手机了,因为简单。你让他们去跑步,这实在太困难了。这么一个有益身心的大众健身运动,多数人却无法开始或坚持不下来,大都被总结为方法问题、时间管理问题,但在我看来,多数人就是时间和精力不够。想想看,一次跑步要想达到效果,至少要四十分钟,加上前面的热身、后面的拉伸就需要一小时,再加上到跑步场地的距离,换衣服、洗澡的时间,跑步这项运动的时间投入在1~1。5小时。而且跑步本身需要极大的意志力,跑完步也需要时间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对于一个上班族来讲,跑步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是极为昂贵和奢侈的,不拿出点决心来真没戏。
像跑步这样想要培养和坚持的习惯,以及其他很多想要解决的问题、想要通过学习发生的改变,哪一个不需要你持续地投入时间和精力?方法固然重要,但是当你每天最大块儿时间、最精华的状态都被拿走时,你很有可能连应用方法的力气都没了。
扭曲的学习观
我之前上班的时候,其实也隐约感觉到这个问题了,只是我不能这么系统地说出来。我那个时候也想改变,改变的方法就是读书,靠学习救自己。但改变了吗?并没有,因为学习观念是错的。
学习可以是一种休闲,用来放松和娱乐;可以是一种兴趣,让自己沉浸其中;也可以是一种工具,达到解决问题,提升自己的目的。但在被教育和工作扭曲了的学习观念之下,这三个目的哪个也达不到。
放松和娱乐的功用早就被更简单、更刺激的短视频所取代;基于兴趣学习慢慢变成了天方夜谭,人们会觉得“只要是没有用的,尤其是不能对挣钱有帮助的,干吗要花时间呢?”所以很多人听说我在学西班牙语,总会不自觉地猜测这跟我要做的某项伟大事业有关,很难想象完全基于兴趣而学习这回事;剩下就只有功利性的目的了,但却是盲目的。
从小学到大学,学习似乎就是为了考试和找工作用的,工作之后学习就变得盲目起来。
大把的人看书非要看完,并且还要记住其中的字句,这就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把学习和记忆画上了等号。
然后还有相当多的人要学英语,而他们学英语的主要方式就是背单词,要么就是因为感到乏味而去看美剧,并催眠自己好让自己认为真是在学英语。至于为什么学英语、在什么场景下使用这个工具,他们拒绝去思考。
我身边还有很多朋友,立志要多读书,还定下一年读多少本之类没意义的目标。最常见的理由就是他们在和别人聊天的时候,觉得别人知识很丰富,自己却很贫乏。于是,学习就变成了他们扩充谈资,好能在某个时刻扬起眉毛、翘起嘴,骄傲地和大家宣布“这事儿我知道”的炫耀工具,和我在大街上常看到的成群结对的小学生没区别了。
最后,再看看各种形式的充电,其实都是为了职场服务的。前些日子,我推荐了一位能把国际象棋讲得很有意思的老师到我的经纪公司,但他们商量来商量去,最后还是觉得这个话题太小众,就放弃了这个课程;我还认识一位做整理术的老师,她做这件事的初心本来是想帮助很多家庭改变无用物品堆积成山的问题,但是当要制作网课的时候,她不得不加入类似办公桌整理、文件资料整理等职场的内容,不然就很难卖得出去;还有什么沟通啊,职业生涯啊,营销啊,文案写作各式各样的课程都是用来工作的。其实,一个人在实际工作场景学到的经验远比听课收获大得多,读书听课学习到的东西大都不能很好地应用在工作和生活中,所以才会越学越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