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飞 轻创业的北斗七星法(第6页)
最后,也是顾客最先接触你产品的原因,就是你的产品包装获得了用户的注意力。
怎么做到?很多人选择类似标题党的方式,用爆炸性、煽动性、**性的方式来夺目,我个人并不推荐,这样的方式经常会给人一种“鼓鼓囊囊一大包膨化食品,打开袋子发现全是气,里面的东西少得可怜”的感觉。如果你在吸引顾客注意力之后却不能提供匹配的相应价值,那用户将极度失望,并且会认为你的产品只不过是“狼来了”的骗局。
实际上,直截了当地传递价值信息就足够了,如果可能,再加一点点吸引力即可。
《哪有没时间这回事》这个书名就是包装的最外层,其实并不是我想出来的,而是出版公司团队智慧的结果。书名传递了时间只要利用得当就能创造出效率的信息,用反问的方式增加了吸引力,并且俏皮的方式也和书里我比较轻松的文字相匹配,这就具备了足够信息,既能够让读者发生兴趣,又能够给读者合适的期待。
相比之下,《拖拉一点也无妨》就哗众取众成分多,传递的价值信息含混不清,使人无法明确产品给自己能够带来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就不如《战胜拖拉》简单明了,也许前者能吸引许多眼球,但产品口碑将可能大打折扣。
以上五个层次的功能,经过逐层思考,你就能够完成一份专业水平的包装。接着,你就可以进入真正的产品设计与实现阶段了。
6。产品设计的方法
100天
前面的五个环节,可以说都是在为这第六步做铺垫。此时,你已经进行了足够深入的分析思考,搜索了很多信息和数据,是时候开始设计和实现你的产品了。
你的任务是尽快将你的产品做出来并投放市场。
尽快是多快?还记得我们之前提到的10000天愿景、1000天展望、100天目标吗?100天就是你实现一个项目的合适时间,前面五个环节也许花掉你10天,剩下的90天就是用来完成第一版产品的。
为什么我在产品前加上“第一版”呢?因为很多类型的轻创产品,你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把你所有的产品构想都实现,就算真的都实现了,坦率地讲,仅仅基于10天的分析与思考就做出来的东西很难完全满足市场的需要,因为你的产品是从你个人出发的,并未接受市场的检验。所以,你的产品很可能是一个版本接一个版本推出的,每一个版本都像是一次实验,在市场中观察实际的销售结果。所以,越快越好地推出你的每一版产品,将增加你实验的频次,有助于你不断根据市场的反馈进行优化,进而更好地满足顾客需要。
那么,到底怎么设计和实现你的产品呢?讲真,每个读者要做的产品都不一样,从形式到内容,从定位到渠道,从市场门槛到技术门槛,各式各样,我无法在本书中提供具体的建议。我只能提供给你一个抽象的思考结构,并再为你奉上几个具体的实例。
骨骼、肌肉和皮肤
构建一个产品,有基本的三步:结构、流程和材料。
结构:是你产品的骨架。你要回答的问题是,你的产品有哪些部分?这些部分当中哪些主要,哪些次要?部分和部分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并列的?递进的?还是其他?当你把这些问题回答清楚,你就为你的产品撑起了一个支架,这个产品就已经有了基本轮廓,有经验的人便可以对产品进行判断了。
流程:是产品的肌肉,是连接骨骼、牵引骨骼、与其他肌肉和骨骼相互配合的动态力量。流程决定了产品各部分之间的联动关系以及产品和顾客之间的互动关系,一个个完整的流程使顾客得到了一次次对产品价值的体验,流程的合理性、顺滑程度,过程中的感受都会影响顾客对产品的感知。
材料:是产品的皮肤,是包裹在骨骼和肌肉之外直接与外界接触的界面。顾客是通过产品的材料来使用和体验产品的,他们可能不清楚结构,也可能不熟悉流程,而材料供给了顾客足够的信息,使得顾客可以仅仅通过材料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这三个抽象步骤就是你设计产品时的思考框架,你会发现,无论是内容产品、软件产品,还是影响力产品,都可以此框架来思考。
诚然,这么三言两语的介绍是无法让你立刻学会怎么制作产品的,任何一个领域的产品设计本身都是大学问,一本书都无法讲清楚,这是你需要后续学习的东西。产品是你轻创业的载体,即使你不是亲自实现它的人,你对它也应该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不然,你是无法通过产品去了解你的顾客并满足他们需求的。
7。如何了解顾客,改善产品
顾客是伴侣
你的产品设计得好不好?顾客说了算。要想让顾客满意,就要了解客户的特征、需要以及实际使用你产品时的真实感受。如果说前面六个环节是在复习备考的话,那么这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考试本身,它告诉你当前的水平如何。
你的顾客是特定的一群人,这被称作“细分”,是从全部人中以某些特征筛选出来的一个相对小的群体。千万不要宣称你的产品可以服务所有人,即使是卫生纸都做不到,但这是轻创者常犯的错误之一,他们往往对顾客抱着“来者不拒”的态度,想要满足所有人,最后反倒无法满足你的顾客。
分析顾客
想要了解顾客,就要先了解你自己,你想帮助谁?他们有怎样的困扰?和找对象一样,你得把你心中顾客的形象描绘出来,什么样的人才是你的候选人,什么样的人是会掏腰包付钱购买你产品的人。找对象绝不可能“是人就行”,找顾客也不应该“通吃”。
你要像想象你的理想伴侣那样,列出你的顾客是个怎样的人,这被称作“顾客画像”。他多大?干什么的?收入怎么样?有房吗?……理论上,你对顾客描述越详尽越好。
除了基本的“人口普查”式的指标(如性别、年龄等),更为重要的是要去分析顾客的性格特征,你的顾客有什么爱好?他们相信些什么?他们对于你产品的态度会是什么?他们是一群自信的人还是焦虑的人?他们的目标是什么?等。越来越多的产品,不是通过产品功能本身打动顾客,而是通过顾客的情绪、态度和渴望来销售产品,对顾客这些方面的分析将让你越来越清楚顾客的真实需要。
产品验证
顾客分析的工作在轻创之初就可以开始做,但往往那个时候,你对顾客的了解很有限,其中很多分析都是基于自己的想象,因此,我们必须有一种方式去不断了解顾客,不断修正你的顾客“画像”。这时,你快速制造出来的产品就成为关键。
无论你如何去分析顾客的人格特征,最终,最真实的是用户面对你产品时的实际行为。顾客购买你的产品了吗?他们把产品推荐给朋友了吗?他们持续使用你的产品了吗?回答这些问题,必须依靠你将产品投放到市场上,并观察实际的情况才能知晓。你需要提前定义好你要验证的关键指标有哪些,然后有意识地在产品设计时加入这些指标的收集机制,最后投放产品获得信息,在此之后,根据这些信息改进你的产品,改进你的指标,再次投放新款产品到市场。如此反复,就像往市场这个化学溶液中不断注入不同配比的试剂,观察发生的反应,以此来找到最佳的配比。
轻创闭环
当你通过顾客分析和产品验证对顾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通过你新的见解和认知,就可以重新回到起点,也就是你的出发点,思考自己的出发点是否是真实的、合理的,进而再次思考产品与渠道,重新确认关键价值,重新修改产品的包装,调整自己产品的设计和制造工艺,再把它投放到市场中验证。由此,一遍遍地循环,打造出令顾客和你都满意的有益产品。
写到此处,这一部分的内容我已和你分享完毕,全书也接近尾声。
创业是个充满挑战的事情,而且一个人创业也会时常感受到孤独或迷茫,但没关系,我和其他轻创者都会和你在一起,也许帮你诊断轻创项目,也许推动你前行,也许构筑起合作,总之,你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的付出也绝不会徒劳,这一过程必将为你创造新的体验和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