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荷泽大师神会传(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荷泽大师神会传

参考书

《神会语录》敦煌本

《六祖坛经》敦煌本又明藏本

《菩提达摩南宗定是非论》敦煌本

《历代法宝记》敦煌本

宗密的慧能、神会略传《圆觉大疏抄》卷三下(省称《圭传》),文多错误,用宗密《圆觉经略疏抄》(省称《略抄》)及清远《圆觉经疏抄随文要解》(省称《随解》)两本参校。

宗密《禅门师资承袭图》(省称《圭图》)

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省称《禅源序》)

赞宁《宋高僧传》卷八(省称《宋僧传》)

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五(省称《灯录》)

《全唐文》

《唐文拾遗》

《曹溪大师别传》《续藏经》二编乙,十九套,五册。

一、神会与慧能

神会,襄阳人,姓高氏(《圭传》作姓万,又作姓嵩,皆字之误。各书皆作高)。《宋高僧传》说他:

年方幼学,厥性惇明。从师传授五经,克通幽赜;次寻庄老,灵府廓然。览《后汉书》,知浮图之说,由是于释教留神,乃无仕进之意。辞亲投本府国昌寺颢元法师下出家。其讽诵群经,易同反掌。全大律仪,匪贪讲贯。闻岭表曹侯溪慧能禅师盛扬法道,学者骏奔,乃效善财南方参问。裂裳裹足,以千里为跬步之间耳。……

居曹溪数载,后遍寻名迹。

《宋僧传》所据,似是碑版文字,其言最近情理。王维受神会之托,作慧能碑文,末段云:

弟子曰神会,遇师于晚景,闻道于中年。

《圭传》与《灯录》都说神会初见慧能时,年十四,则不得为“中年”。慧能死于先天二年(713),年七十六。《宋僧传》说神会死于上元元年(760),年九十三岁。(我近来颇主张神会死在肃宗废除年号的“元年”(762),《宋僧传》说他死在“建午月十三日”,最可作我此说的有力证据。[看我跋《宋僧传》的神会传]适之——1958,8,8)(编者注:此段按语据“远流本”补入。)据此,慧能死时,神会(生于总章元年[668])(编者注:“生于总章元年(668)”一语据“远流本”补入。)年已四十六岁,正是所谓“遇师于晚景,闻道于中年”。《圭传》说神会死于乾元元年(758),年七十五,则慧能死时他只有三十岁;《灯录》说他死于上元元年(760),年七十五,则慧能死时他只有二十八岁,都不能说是“中年”。以此推之,《宋僧传》似最可信,王维碑文作于神会生时,最可以为证。

《圭传》又说神会先事北宗神秀三年,神秀被召入京(在700年),他才南游,依曹溪慧能,其时年十四。宗密又于慧能略传下说:

有襄阳神会,年十四,往谒。因答“无住(本作位,依《灯录》改)为本,见即是主”(主字本作性,依《灯录》改),杖(本作校,《略抄》作杖,《随解》云,以杖试为正)试诸难,夜唤审问,两心既契,师资道合。

神会北游,广其闻见,于西京受戒。景龙年中(西历707-709),却归曹溪。大师知其纯熟,遂默授密语。缘达摩悬记,六代后命如悬丝,遂不将法衣出山。(《圆觉大疏抄》卷三下)

宗密在《禅门师资承袭图》里引《祖宗传记》云:

年十四来谒和尚。和尚问:“知识远来大艰辛,将本来否?”答,“将来”。“若有本,即合识主。”答,“神会以无住为本,见即是主”。大师云,“遮沙弥争敢取次语!”便以杖乱打。师于杖下思惟,“大善知识,历劫难逢。今既得遇,岂惜身命?”(编者注:据“手校本”,此处上有批语“《祖宗传论》似即是韦处厚说的‘坛经传宗’(下75)之‘传宗’。亦即是独孤沛所说的‘师资血脉传’。适之”)

《传灯录》全采此文,几乎不改一字。宗密自言是根据于《祖宗传记》,可见此种传说起于宗密之前。宗密死于会昌元年(841),已近九世纪中叶了。其时神会久已立为第七祖,此项传说之起来,当在八世纪下期至九世纪之间。《宋僧传》多采碑传,便无此说,故知其起于神会死后,是碑记所不载的神话。

大概神会见慧能时,已是中年的人;不久慧能便死了。敦煌本《坛经》说:先天二年,慧能将死,与众僧告别,法海等众僧闻已,涕泪悲泣,唯有神会不动,亦不悲泣。

六祖言:“神会小僧,却得善等(明藏本作“善不善等”),毁誉不动。余者不得。”

最可注意的是慧能临终时的预言——所谓“悬记”:

上座法海向前言,“大师,大师去后,衣法当付何人?”大师言,“法即付了,汝不须问。吾灭后二十余年,邪法撩乱,惑我宗旨。有人出来,不惜身命,第佛教是非,竖立宗旨,即是吾正法。衣不合转。”

此一段今本皆无,仅见于敦煌写本《坛经》,此是《坛经》最古之本,其书成于神会或神会一派之手笔,故此一段暗指神会在开元、天宝之间“不惜身命,第佛教是非,竖立宗旨”的一段故事。

更可注意的是明藏本的《坛经》(《缩刷藏经》本)也有一段慧能临终的悬记,与此绝不相同,其文云:

又云:吾去七十年,有二菩萨从东方来,一出家,一在家,同时兴化,建立吾宗,缔缉伽蓝,昌隆法嗣。

这三十七个字,后来诸本也都没有。明藏本《坛经》的原本出于契嵩的改本。契嵩自称得着“曹溪古本”,其实他的底本有两种,一是古本《坛经》,与敦煌本相同;一是《曹溪大师别传》,有日本传本。依我的考证,《曹溪大师别传》作于建中二年(781),正当慧能死后六十八年,故作者捏造这段悬记。契嵩当十一世纪中叶,已不明了神会当日“竖立宗旨”的故事了,故改用了这一段七十年后的悬记(参看我的《跋曹溪大师别传》)。

二十余年后建立宗旨的预言是神会一派造出来的,此说有宗密为证。宗密在《禅门师资承袭图》里说:

传末又云:和尚(慧能)将入涅槃,默受密语于神会,语云:“从上已来,相承准的,只付一人。内传法印,以印自心,外传袈裟,标定宗旨。然我为此衣,几失身命。达摩大师悬记云:至六代之后,命如悬丝。即汝是也。是以此衣宜留镇山。汝机缘在北,即须过岭。二十年外,当弘此法,广度众生。”

这是一证。宗密又引此传云:

和尚临终,门人行滔,超俗,法海等问和尚法何所付。和尚云,“所付嘱者,二十年外,于北地弘扬”。又问谁人。答云,“若欲知者,大庾岭上,以网取之”。(原注:相传云,岭上者,高也。荷泽姓高,故密示耳。)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