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楞伽师资记序(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楞伽师资记》序

民国十五年(1926)九月八日,我在巴黎国立图书馆读了敦煌写本《楞伽师资记》,当时我就承认这是一篇重要的史料。不久我回到伦敦,又在大英博物院读了一种别本。这两种本子,我都托人影印带回来了。五年以来,我时时想整理这书付印,始终不曾如愿。今年朝鲜金九经先生借了我的巴黎、伦敦两种写本,校写为定本,用活字印行。印成之后,金先生请我校勘了一遍,他又要我写一篇序。我感谢金先生能做我所久想做的工作,就不敢辞谢他作序的请求了。

《楞伽师资记》的作者净觉,伦敦本作:

东都沙门释净觉居太行山灵泉谷集

巴黎本“谷”作“会”,又删“集”字,就不可解了。《全唐文》卷三二七有王维的《大安国寺故大德净觉师塔铭》一篇,说:

禅师法名净觉,俗姓韦氏,孝和皇帝庶人(韦后)之弟也。……将议封拜,禅师……裂裳裹足以宵遁……入太行山,削发受具。……闻东京有颐大师,乃脱履户前,抠衣坐下。……大师委运,遂广化缘。……门人与宣父中分,廪食与封君相比。

此文与《师资记》的自序相印证。原序说净觉之师安州大和尚(即玄赜,王维文作颐大师)。

大唐中宗孝和皇帝景龙二年,敕召入西京,便于东都广开禅法。净觉当众归依,一心承事。

王维碑文中记净觉死于“某载月日”,但王维死在乾元二年(757),而净觉归依玄赜在中宗景龙二年顷(708),我们可以推想净觉死在开元、天宝之间,约在西历740年左右。

此书著作的年代也不可考,但记中述神秀的门下普寂,敬贤,义福,惠福四个禅师,“宴坐名山,澄神邃谷”,可见作此记时,普寂等四人都生存。义福死在开元二十四年(736),普寂死在开元二十七年(739)。我们可以推想此记作于开元时,正当楞伽宗大师势力最盛时。

楞伽宗托始于菩提达摩。达摩来自南印度,而《大乘入楞伽经》顾名思义正是南方经典,所以达摩教人只读《楞伽》一经。慧可以下,承袭此风,就成为“楞伽宗”,又称为“南天竺一乘宗”。此宗的历史,有两处重要的记载:其一部分在道宣的《续高僧传·习禅》项下《菩提达摩传》及《僧可传》;其又一部分埋没在《续高僧传·感通》项下法冲传内。依《达摩传》及《僧可传》,此宗的世系如下:

慧满死在贞观十六年(642)以后,正和道宣同时,而道宣已说:

人世非远,碑记罕闻,微言不传,清德谁序?深可痛矣。

道宣的《续僧传》自序中明说“始距梁之始运,终唐贞观十有九年(645)"。但他后来陆续增添了不少的材料。法冲一传就是他新添的材料。传中说法冲:

显庆年(656-660)言旋东夏,至今麟德(664-665),年七十九矣。

这已在《续僧传》初稿成书之后二十年了。再过两年(667),道宣自己也死了。法冲是道宣晚年垂死时候认得的,所以《法冲传》中的材料都不曾整理,也不曾并入达摩、僧可两传。

《法冲传》中说:

冲以《楞伽》奥典沉沦日久,所在追访,无惮夷险。会可师后裔盛习此经,即依师学,屡击大节,便舍徒众,任冲转教,即相续讲三十余遍。又遇可师亲传授者,依“南天竺一乘宗”讲之,又得百遍。

其经本是宋代求那跋陀罗三藏翻,慧观法师笔受,故其文理克谐,行质相贯。专唯念慧,不在话言。于后达摩禅师传之南北,忘言忘念,无得正观为宗。后行中原,慧可禅师创得纲纽。魏境文学多不齿之。领宗得意者时能启悟。今以人代转远,纰缪后学,《可公别传》略以详之。今叙师承,以为承嗣,所学历然有据:

(1)达摩禅师后有慧可、慧育二人。

育师受道心行,口未曾说。

(2)可禅师后:粲禅师,惠禅师,盛禅师,那老师,端禅师,长藏师,真法师,玉法师。

以上并口说玄理,不出文记。

(3)可师后:善师(出《抄》四卷),丰禅师(出《疏》五卷),明禅师(出《疏》五卷),胡明师(出《疏》五卷)。

(4)远承可师后:大聪师(出《疏》五卷),道荫师(《抄》四卷),冲法师(《疏》五卷),岸法师(《疏》五卷),宠法师(《疏》八卷),大明师(《疏》十卷)。

(5)不承可师,自依《摄论》者:迁禅师(出《疏》四卷),尚德禅师(出《入楞伽疏》十卷)。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