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跋裴休的唐故圭峰定慧禅师传法碑(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宗密自己叙述他和遂州道圆的关系,不过如此:

遂州在涪江西岸,宗密家贯果州,因遂州有义学院,大阐儒宗,遂投诣进业。经二年后,和尚(即道圆)从西川游化至此州,遂得相遇,问法契心,如针芥相投也。……(《圆觉经略疏抄》二)

他又说:

长庆二年(822),成都道俗迎(道圆和尚)归圣寿寺,绍继先师,大昌法化,如今现在。(《圆觉经略疏抄》四)

如此看来,道圆只能称为成都圣寿寺的和尚,他从前曾“从西川游化至此州(遂州)”。“遂州大云寺”的名称是不可靠的。裴休碑文说:

大师(宗密)本豪家,少通儒书,欲干世以活生灵。偶谒遂州,遂未与语。退游徒中,见其俨然若思而无念,朗然若照而无觉,欣然慕之,遂削染受教(“受教”《金石萃编》作“教受”。今从《全唐文》743)。道成乃谒荆南。

碑的后文又说:

大师以建中元年(780)生于世。元和二年(807,二十八岁)印心于圆和尚。又受具于拯律师。

合并《略疏抄》及裴碑的话,我们可以说,宗密原是在遂州读“儒书”的,他二十八岁时,遇着道圆和尚,“问法契心”,他就“削染”做和尚了。后来他又去参谒成都元和圣寿寺的南印和尚。

据《圆觉经略疏抄》二:

和尚所得之法是岭南曹溪能和尚宗旨。

“和尚”是“遂州道圆”。但《宋僧传》的《神会传》,说的清楚明白,这个神会是成都净众寺的无相和尚的弟子,原不是曹溪的一派。无相的世系如下:

弘忍——智诜——处寂(唐和尚)——无相(金和尚,新罗王族)——神会、无住《宋僧传》十九有成都净众寺《无相传》,附见智诜;又二十有资州山北兰若《处寂传》,都在“感通”篇,其材料都不高明。此派的历史及后来无相与无住的思想,都记载在《历代法宝记》里,有巴黎、伦敦的敦煌本,收在《大正藏》五十一册“史传部三”,页一七九以下;又有金九经的整理分段分卷的排印三卷本。

以上略考宗密自己说的和裴休碑文里说的传法世系。我的结论是:宗密是出于成都府净众寺无相和尚门下的神会和尚的一支。他从蜀中出来,到了帝都长安,于元和十一年(816)在终南山智炬寺读经著作,长庆元年(821)又在终南山草堂寺著《圆觉经略疏》,他的才气与学力渐渐受到帝王大臣的敬信,他要依附一个有地位的佛教宗派或禅门的派系,作为他自己的立足根据。在那个时期——从长庆(821-824)到大和(827-835)、开成(836-840)的时期——禅宗的“南宗”已得了“正统”的地位,慧能已在元和十年(815)有明诏赐谥“大鉴禅师”了;在当时大手笔柳宗元、刘禹锡的新碑版文字里,都公然承认慧能为“第六祖”,也公然承认“其说具在,今布天下,凡言禅皆本曹溪”(柳碑中语)。其实当慧能死后百年之中“天下”流传的“曹溪”禅说都只是东京荷泽寺神会和尚的宣传文字。我们在一千几百年之后,看见神会和尚的传教文字在敦煌石室里的有四万字之多;又看见那时期里日本入唐求法和尚,圆仁、圆珍诸人,带回国去的神会著作的目录——我们不能不承认神会在当时的宣传力量是很广大而深远的——我们不能不承认柳宗元说他“其说具在,今布天下,凡言禅皆本曹溪”,其实只是“皆本于荷泽神会”。

因为荷泽神会的思想是当时最风行的禅宗思想,所以宗密就说他自己是出于“荷泽宗”在蜀中传承下来的一支,自己说他“于荷泽为五世,于达摩为十一世,于迦叶为三十八世”,是“释迦如来三十九代法孙也”!

这样高贵的世系的唯一的根据只是因为成都净众寺一派恰巧也有一位名叫神会的和尚。这位神会和尚俗姓石。故叫做“益州石”。那位东京荷泽寺的神会和尚俗姓高,是襄阳人。宗密当然知道这个成都净众寺的神会并不是东京荷泽寺的神会。宗密在他的许多著作里,显然表示他很熟悉蜀中的净众寺和保唐寺的一大系的两大支的禅宗的历史。我现在要举出他的两种著作:一是《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续藏经》贰,十五套五册,433-438页),一是《圆觉经大疏抄》卷三下(《续藏经》壹,十四套三册,277-280页)。

在《师资承袭图》里,宗密明明指出:弘忍门下有蜀中的一大系:

资州诜(智诜),资州处寂,益州金(无相是新罗王族,本姓金),益州石……

这个“益州石”就是净众寺的神会和尚,俗姓石,故称“益州石”。

在《圆觉经大疏抄》三下,宗密详说当时“七家”禅学,其中“第二家”是:

“三句用心为戒定慧”者,第二家也。根元是五祖(弘忍)下分出,名为智诜……本是资州人,后却归本州德纯寺开化。弟子处寂,俗姓唐,承后。

唐生四子,成都府净众寺金和尚,法名无相,是其一也。大弘此教。[原注:“金弟子当寺石(原误作召),长松山马,遂(原作逐)州李(原作季),通泉县李(原作季,通泉县,唐属梓州),皆嗣之。”]

言“三句”者,无忆,无念,莫忘也。……“戒定慧”者,次配三句也。(胡适按,此句不详说,《历代法宝记》述金和尚说,“无忆是戒,无念是定,莫忘是慧。”故说“配三句”。)

此段宗密自注中的“金弟子当寺石”,即是净众寺的神会,即是本寺的“益州石”。

宗密明明知道这位“益州石”、“当寺石”就是净众寺无相(金和尚)门下的神会,然而他故意不承认这个神会是他的祖宗,他故意要承认那远在东京洛阳荷泽寺的神会是他的祖宗,这是毫无可疑的存心诈欺,存心“攀龙附凤”。

他在《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里,明白“画出”慧能是“第六”祖,荷泽神会是“第七”祖。他说:

德宗皇帝贞元十二年(796)敕皇太子集诸禅师楷定禅门宗旨,搜求传法傍正。遂有敕下,立荷泽大师为第七祖。内神龙寺见有铭记。又御制七代祖师赞文,见行于世。(《圆觉经大疏抄》三之下,二七七页有神会的略传,也说“贞元十二年敕皇太子集诸禅师楷定禅门宗旨,遂立神会禅师为第七祖……”。我曾指出此事不见于他书,只有志磐的《佛祖统纪》四十二说“贞元十二年正月,敕皇太子于内殿集诸禅师详定传法旁正”。但志磐不记敕立神会为第七祖的事。)

宗密的《承袭图》上,这样画神会的“一枝”:

这就是裴休碑文里说的“荷泽(神会)传磁州如,如传荆南张,张传遂州圆,又传东京照。圆传大师(宗密)”的根据了。

我们现在考定了宗密自己造出的传法世系是不可信的,我们可以重新考定他的真实世系如下:

弘忍→资州智诜→资州处寂→益州净众寺无相(无相即金和尚)→益州净众寺神会(即“益州石”,即“当寺石”)→益州元和圣寿寺南印(俗姓张,从江陵入蜀,故称“荆南张”)→遂州道圆(后住益州元和圣寿寺)→宗密

这个世系表是比较真实可信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