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荷泽大师神会传02(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天宝四载(745),兵部侍郎宋鼎请入东都。然正道易申,谬理难固,于是曹溪了义大播于洛阳,荷泽顿门派流于天下。

《传灯录》说:

天宝四年,方定两宗。(编者注:“手校本”此处上有批语“七十八岁”。)

定两宗不始于此年,但神会在东京也很活动。《宋僧传》说:

续于洛阳大行禅法,声彩发挥。先是两京之间皆宗神秀,若不(左水右念)之鱼鲔附沼龙也。从见会明心,六祖之风**其渐修之道矣。南北二宗,时始判焉。致普寂之门盈而后虚。

若神会入洛在天宝四年,则其时义福、普寂早已死了。两京已无北宗大师,神会以八十高年,大唱南宗宗旨,他的魔力自然很大。此时北宗渐衰,而南宗新盛,故可说南北二宗判于此时。据《历代法宝记》的无相传中所记,东京荷泽寺神会和上每月作坛场,为人说法,破清净禅,立如来禅。

又说:

开元中,滑台寺为天下学道者定其宗旨。……天宝八载中,洛州荷泽寺亦定宗旨。此皆可见神会在洛阳时的活动。

北宗对于神会的战略,只有两条路:一是不理他,一是压制他。义福与普寂似乎采取第一条路。但他们手下的人眼见神会的声名一天大一天,见他不但造作法统史,并且“图绘其形”,并且公开攻击北宗的法统,他们有点忍不住了,所以渐渐走上用势力压迫神会的路上去。

神会此时已是八十多岁的老和尚了,他有奇特的状貌,聪明的辩才(均见《圭传》),他的顿悟宗旨又是很容易感动人的,他的法统史说来头头是道,所以他的座下听众一定很多。于是他的仇敌遂加他一个“聚众”的罪名。天宝十二年(753):

御史卢奕阿比于寂,诬奏会聚徒,疑萌不利。(《宋僧传》)

卢奕此时作御史中丞,留在东都。但此时普寂已死了十多年了,不能说是“阿比于寂”。《宋僧传》又说,卢奕劾奏之后:

玄宗召赴京,时驾幸昭应,汤池得对,言理允惬,敕移住均部。二年,敕徙荆州开元寺般若院住焉。

《宋僧传》依据碑传,故讳言贬谪。《圭传》记此事稍详:

天宝十二年,被谮聚众,敕黜弋阳郡,又移武当郡。至十三载,恩命量移襄州。至七月,又敕移荆州开元寺,皆北宗门下之所致也。

唐弋阳郡在今河南潢川县,(编者注:此句“亚东本”作“弋阳在今江西弋阳”,现据“远流本”改。)武当在今湖北均县,属唐之均州。襄州在襄阳。二年之中,贬徙四地。我们悬想那位八十五六岁的大师,为了争宗门的法统,遭遇这种贬逐的生活,我们不能不对他表很深的同情,又可以想见当时的人对他表同情的必定不少。神会的贬逐是南北二宗的生死关头。北宗取高压手段,不但无损于神会,反失去社会的同情,反使神会成了一个“龙鳞虎尾殉命忘躯”的好汉。从此以后,北宗便完了,南宗却如日方中,成为正统了。

贾餗(死于835)作神会弟子大悲禅师灵坦的碑,说灵坦(《全唐文》误作云坦,《唐文粹》不误):

随父至洛阳,闻荷泽寺有神会大师,即决然蝉蜕万缘,誓究心法。父知其志不可夺,亦壮而许之。凡操彗服勤于师之门庭者八九年。而玄关秘钥罔不洞解。一旦密承嘱付,莫有知者。后十五日而荷泽被迁于弋阳,临行,谓门人曰:“吾大法弗坠矣,遂东西南北夫亦何恒?”时天宝十二载也。(《全唐文》七三一)

神会在洛阳,从天宝四年至十二年,正是八九年。当神会被贬谪的第三年,历史上忽然起了一个大变化。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造反了,次年洛阳、长安都失陷了,玄宗仓皇出奔西蜀,太子即位于灵武。至德二年(757),郭子仪等始收复两京。这时候的大问题是怎样筹军饷。《宋僧传》说:

副元帅郭子仪率兵平殄,然于飞鞔索然。用右仆射裴冕权计,大府各置戒坛度僧,僧税[百](编者注:据“手校本”补入“[百]”字。)缗,谓之香水钱,聚是以助军须。(编者注:据“手校本”,此处上有批语“此法起于杨国忠,看《唐书》48《食货志》”。)

《佛祖历代通载》十七记此制稍详:

肃宗至德丁酉(二年,959[1])(编者注:据“手校本”补入“[二年,959[2]]”一语。),寻敕五岳各建寺庙,选高行沙门主之。听白衣能诵经五百纸者度为僧。或纳钱百缗,请牒剃落,亦赐明经出身。及两京平,又于关辅诸州纳钱度僧道万余人。进纳自此而始。(编者注:据“手校本”,此处上有批语“参《唐书》《裴冕传》,又《肃宗记》记度僧尼在元年十月。又《新唐书》《食货志》明说‘度道士僧尼不可胜计。纳钱百千,赐明经出身’。但皆不如《历代通栽》之详”。)

《佛祖统纪》四十一,《释氏资鉴》七,所记与此略同。

这时候,神会忽然又在东京出现了,忽然被举出来承办劝导度僧,推销度牒,筹助军饷的事。《宋僧传》说:

初洛都先陷,会越在草莽。时卢奕为贼所戮,群议乃请会主其坛度。于时寺宇宫观鞠为灰烬,乃权创一院,悉资苫盖,而中筑方坛。所获财帛,顿支军费。代宗郭子仪收复两京,会之济用颇有力焉。

元昙噩编的《新修科分六学传》卷四也说:

时大农空乏,军兴绝资费。右仆射裴冕策,以为凡所在郡府宜置戒坛度僧,而收其施利,以给国用。会由是获主洛阳事,其所输入尤多。

神会有辩才,能感动群众,又刚从贬逐回来,以九十岁的高年,出来为国家效力,自然有绝大的魔力,怪不得他“所输入尤多”。

这时候,两京残破了,寺宇宫观化为灰烬了,当日备受恩崇的北宗和尚也逃散了,挺身出来报国立功的人乃是那四次被贬逐的九十老僧神会。他这一番功绩,自然使朝廷感激赏识。所以《宋僧传》说:(编者注:“手校本”在此段上有批语。“也许‘靠拢了!’”一语。)

肃宗皇帝诏入内供养,敕将作大匠并功齐力为造禅宇于荷泽寺中。

昔日贬逐的和尚,今日变成了皇帝的上客了。《宋僧传》接着说:

会之敷演,显发能祖之宗风,使秀之门寂寞矣。

于是神会建立南宗的大功告成了。上元元年(760),五月十三日,他与门人告别,是夜死了,寿九十三岁。建塔于洛阳宝应寺,敕谥为真宗大师,塔号为般若。(《宋僧传》)

《圭传》说神会死于乾元元年(758)五月十三日,年七十五。我们觉得《宋僧传》似是依据神会的碑传,比较可信,故采《宋僧传》之说。元昙噩的《新修科分六学传》中的《神会传》与《宋僧传》颇相同,似同出于一源,昙噩也说神会死于上元元年,年九十三。《景德传灯录》说神会死于上元元年五月十三日,与《宋僧传》相同;但又说“俗寿七十五”,便又与《圭传》相同了。(适按:我今考定神会死在“元年”的“建午月十三日”,即762年,他生在咸亨元年(670)。适之——一九五八,八,四)(编者注:此段按语据“手校本”补入。)

关于塔号谥号,《圭传》所记稍详:

大历五年(770)(编者注:“770"据“手校本”补入。),敕赐祖堂额,号真宗般若传法之堂。七年(772)(编者注:“772”据“手校本”补入。),敕赐塔额,号般若大师之塔。

章节目录